[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3 11:57

几十块和上千块的老白茶,有什么不同?老茶客:3点区别太明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朋友前几日整理茶柜,翻出两箱标注“2018年寿眉”的老白茶。
一箱是当年托茶农朋友收的荒野料,花了近千元。
另一箱是网购平台凑单买的,才六十多块。
烧开同壶水、用同款盖碗冲泡。
前者茶汤入口是温润的枣香,咽下去喉头还留着甜润。
后者刚喝两口就觉喉间发涩,凉了之后还泛着一股闷味。

同样叫“老白茶”,价差十几倍,口感竟天差地别。
身边不少茶友都有过类似困惑。
“不都是白茶吗?为啥有的按克卖,有的能论斤囤?”
其实这差价里,藏着白茶从鲜叶到成茶的全链条门道。
而这,绝非“品牌包装”那么简单。

《2》
真正的老白茶,从来不是“放久了的白茶”。
而是用时间和工艺堆出来的“活文物”,其成本早在鲜叶采摘时就已拉开差距。
先说茶青成本。
上千块的老白茶,茶青多来自高山茶园,这些茶树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鲜叶采摘全靠人工,人力物力成本高。
而几十块的低价老白茶,茶青多是平地密植茶园的“速生叶”。
机器采摘效率高,鲜叶成本不足优质茶青的十分之一。
再看加工与仓储。
老白茶的核心工艺是“萎凋”与“干燥”。
优质老白茶,需在通风阴凉的竹筛上自然晾晒,完成萎凋。
期间还要人工翻动调整,确保水分均匀散失。

干燥环节更要“低温慢烘”,避免高温破坏茶叶活性。
仓储时需恒温恒湿,每隔3个月还要开箱检查,防止返潮霉变,仓储成本自然高。
反观低价老白茶,多是“高温烘干”速成。
仓储时随意堆放在仓库角落,甚至用塑料袋密封。
不仅没有转化价值,还可能滋生霉菌。
最后是时间成本。
老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优质老白茶需存放3年以上才能显现枣香、药香。
这期间茶叶不仅不能产生收益,还要持续投入仓储成本。
而几十块的“老白茶”,要么是当年新茶做旧,要么是存放1-2年的低质茶。
几乎没有时间成本,价格自然低廉。

《3》
除了成本,老白茶的定价还受茶友“口感偏好”影响。
这也是为何同一年份的老白茶,价格会从几百到上千不等。
有人偏爱“毫香蜜韵”,这类茶友多选择白毫银针或高等级白牡丹老茶。
这类茶叶芽头密布白毫,存放3年后毫香转化为蜜香,茶汤清甜绵柔。
因芽头占比高、产量少,市场价多在千元以上。
也有人钟情“枣香药韵”,这类茶友更青睐寿眉老茶。

寿眉叶片粗大、梗多,存放5年后梗中的糖分转化为枣香,叶片中的物质转化为药香,茶汤醇厚饱满。
因寿眉产量高,中等级别的5年陈寿眉价格多在几百上千不等。
而高年份寿眉,因转化更独特,价格更是在千元以上。
还有人追求“稀缺性”,比如荒野老白茶、冬片老白茶等。
这类茶叶因生长环境特殊、采摘难度大,年产量远少于普通白茶。
存放后风味独特且不可复制,价格自然居高不下,千元以上也属常态。

《4》
逛网购平台时,常会看到“10年陈老白茶,99元包邮”的宣传。
不少茶友觉得“捡了便宜”,实则可能买到的是“问题茶”。
这类低价老白茶,最常见的是“做旧茶”。
商家将当年新寿眉用“渥堆发酵”的方式加速转化。
把茶叶堆放在潮湿环境中,洒水后密封。
让茶叶快速霉变发黑,再用高温烘干去除霉味。
这样做出来的茶叶,表面看颜色暗沉、像老茶。
实则茶汤浑浊、口感寡淡,还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长期饮用危害健康。

还有一类是“拼配茶”。
商家将少量老白茶与大量新茶混合,甚至掺入其他树种的茶叶,再用老茶的包装伪装成“纯料老白茶”。
这类茶叶冲泡后,前两泡有微弱老茶味。
后续茶汤迅速变淡,且带着新茶的青味,品质与真正的老白茶相差甚远。
更有甚者,直接用“劣质茶”冒充老白茶。
这类茶叶多是夏秋茶或病叶、残叶。
加工时用农药去除病虫害,仓储时不注意防潮,冲泡后茶汤苦涩难咽。
还可能含有农药残留,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5》
老白茶的选购,从来不是“越贵越好”。
当然,也不是“越便宜越划算”,关键是找到“性价比与品质匹配”的茶。
首先看“干茶状态”。
优质老白茶干茶颜色呈黄褐色或深褐色,色泽均匀,无霉点、无异味;
而做旧茶颜色发黑发暗,甚至有白色霉斑,闻起来有酸味或焦味。
其次看“茶汤与口感”。
优质老白茶冲泡后,汤色琥珀透亮,入口清甜醇厚,有明显的枣香、药香或蜜香,回甘持久。
而低价问题茶,汤色浑浊或暗沉,入口寡淡、苦涩。
甚至有霉味,回甘微弱或无回甘。

最后看“叶底”。
冲泡后的优质老白茶叶底柔软有韧性,颜色呈黄褐色。
而做旧茶或劣质茶的叶底僵硬易碎,颜色发黑或发绿,甚至有腐烂痕迹。
正如茶界老前辈常说:“喝老茶,喝的是时间的沉淀,不是价格的数字。”
与其花几十块买一款可能危害健康的“问题茶”。
不如存点预算,买一款年份真实、品质有保障的中等级老白茶。
既能感受老白茶的韵味,也能喝得安心。

《6》
古人泡茶讲究“茶性必真,水性必活”。
老白茶的价值,从来不在价格标签的数字里。
而在每一片茶叶的“真”里。
是茶青采摘时的自然生长,是加工时的耐心萎凋,是仓储时的细心呵护。
几十块的白茶,或许能解一时茶瘾,却难品到老白茶的温润回甘。
上千块的白茶,也需甄别是否名副其实。
喝茶的本质,是与一杯茶的真诚相遇。
不必为了“低价”委屈味蕾,也不必为了“高价”盲目跟风。
找到那款“喝着舒服、买着安心”的茶,便是最好的选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几十块和上千块的老白茶,有什么不同?老茶客:3点区别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