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第一村
熊宗荣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史家考证,这首“清明”诗,是千年前在大唐的落日余晖里,“长安公子”杜牧到山西汾州祭拜凭吊其曾祖杜希望和“汾阳王”郭子仪时写下的。千百年来,这首诗为杏花村酒做了最长情的广告,使得杏花村酒声名远播、家喻户晓、生意兴隆、经久不衰。
8月7日,我们告别了熊义志,离开了吕梁,开车回头,向汾阳进发。中午,发现高速路右边有一座连一座的仿古城楼。
熊源说:“这就是山西杏花村汾酒酒都。”
汽车开进杏花村,不见杏花,更无村落,沿大街两旁,鳞次栉比的酒厂、酒庄、酒坊、酒肆,品牌各异,应接不暇。一阵阵醇厚的酒香,仿佛踏进了酒的都城,酒的海洋。
山西汾阳酒都杏花村酒店
我们径直来到杏花村酒店,有两个年轻人站在酒店门口迎接我们。熊源指着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人介绍说:“这位是销售部的王经理,是湖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
“哦,原来是湖大毕业的,说来我们都是校友啊!”
“您老也是湖大的?”
“我读书那时还不叫湖北大学,叫武汉师范学院。时间是1973年。”
“那你是老前辈,我1991年出生,读书时间与你那时相隔了36年。”
第二天离开时,王经理的妻子带着儿子来送别。我说:“我和我儿子、儿媳妇与你先生都是校友呢!”那位美丽的少妇一听便笑弯了腰,说:“我们都是校友啊!”
我惊愕地说:“有缘!有缘!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
进了包间,桌子上的菜已上好,中间摆着5壶汾酒,酒壶都十分精致,还有酒都特制的酒杯“竹节杯”。竹节杯设计很有特色,外表看似竹节,共有三节。盛酒不多,但两头都能盛酒,叫“一正一反一杯酒”。
山西汾阳杏花村酒宴 山西汾阳杏花村酒宴
王经理举着酒杯站起来说:“欢迎你们来到山西汾酒城。特别是熊源父子都是我的校友,真是有缘!来到汾酒城一定要喝汾酒,请大家先干一杯!”
司机小刘要开车,不能喝酒,妻和两个暑期放假的学生也不喝酒,只有熊源一个人能喝点酒。我虽说平时不大喝酒,但盛情难却,也站起来喝了一杯。那酒酒精度数不高,只有42度,刚入口时略带点甜味,好在有个竹节杯盛酒量不大,这一顿,我大概也喝了两三杯。
饭后,王经理安排我们在酒都宾馆休息了两个小时,便带领一名年轻的女导游来领我们参观。
我们乘坐电瓶车在酒都转了几圈后,来到“中国山西汾酒博物馆”门前停下。门前的场子上高高地矗立着两座汾酒酒瓶模型,上面写着“汾酒”字样。进博物馆要先上十几级台阶,大门前额上写着“中国汾酒博物馆”。前厅布置着巨大的“汾酒城平面棋盘图”。然后,分两层楼布展着“汾酒历史沿革”“巴拿马汾酒获奖”“汾酒发展壮大”“汾酒目标蓝图”等内容。
因参观的人数众多,电瓶车一辆接着一辆,参观人必须前客让后客。所以,参观只能走马观花。参观完博物馆后,大家在馆前合影,然后到旁边的一座院落。院落中间有处大喷泉,喷泉中高高地耸立着一个巨大的金黄色的古代大酒杯。自来水源源不断地从大酒杯倾泻而出,高高落下。喷泉旁边有一头白色的水牛雕塑,一古代装束的牧童坐在水牛背上,手指着前方。游人们纷纷在雕塑前留影。
山西杏花村酒厂标志雕塑
这尊雕塑,展示出杏花村的古老历史。据考古专家1982年在杏花村遗址中发掘出的仰韶文化时期独特的小口尖底瓮,现被确定为中国最早的一种酿酒器具,证明了早在6000年前,杏花村人就已开始了酿酒活动。秦汉时期,汾酒的前身干和酒、羊羔酒等就通过“丝绸之路”向国外流通。元朝时,羊羔酒以中国特产出口到英、法等国,并在酒瓶上贴上了“杏花村”字号。明清时期,在晋商的推动下,一条长达1300多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带动了汾酒酿造技术的传播,形成了“南延北伸”“东传西渐”的汾酒传播路线,“汾酒热”传遍全世界。
杏花村酒厂标志雕塑
接着,我们来到一生产车间,这是一处老厂房。生产车间是不许非生产人员进入的,我们站在二层楼上朝一层观看。生产车间是全封闭的,里面有生产汾酒的全套设备。但现在是休产期,工厂停工了。王经理说,每年伏天都要放假,避免高温。在车间的另一边,地面摆放着一行行、一列列直径0.8米,深1.2米的陶瓷大缸,深埋地下,这是汾酒酿制的独门利器地缸。汾酒生产的高粱、大麦和豌豆三种主要原料,加曲拌匀后,要入地缸,埋进地下,发酵一定时间后,才能进行蒸馏出酒。中国白酒三大主流香型的发酵容器有很大区别。清香型用地缸;浓香型用泥窑;酱香型用石窖。地缸的养护很有讲究,要洗“五遍澡”,还要用一定浓度的开水泡出的花椒水冲洗杀菌,除去异味。
接着,我们又来到一条古巷芦花街中的“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从老旧古朴的上书“杏花村”圆拱门进到院落。院落很大,青砖黛瓦,陈墙剥落,逝去的岁月,在这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就是原名“义泉泳”的老板杨德龄的汾酒老作坊。1915年,杨德龄老作坊生产的山西汾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汾酒获得最高奖项:甲等大奖章。向世界介绍了来自中国山西杏花村的名酒。随后,杨德龄组建了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了中国白酒业第一枚商标。这就是中国汾酒集团的前身。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杏花村酒获头等奖奖章
最后一站参观的是“中国汾酒城”,即汾酒集团的新厂区。从高大气派的仿古城楼大拱门开车进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波澜壮阔的崭新气象。厂区东西长3.2公里,南北长1.4公里,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相当于两座平遥古城。其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故宫。城楼齿阙,高大巍峨。厂区有25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都是一座仿古城楼,从东至西,依次仿唐宋、明清风格建筑。周围环绕的10公里的仿古城墙,是规模庞大的储酒库,储酒量可达20多万吨。
山西汾阳杏花村新酒城
导游告诉我们:“好粮好水出好酒”。汾酒厂所用的粮食有甘肃祁连山下由高原流下的雪水浇灌长成的优质大麦,有内蒙古风寒沃土上所产的豌豆,有山西北纬35度到45度之间的汾酒高粱基地。如今,汾酒集团专用原粮基地面积达130万亩。所有基地均获得了绿色认证,从源头上确保原料质量。
在“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里,有一口被围栏保护的老井。正是用此井水酿造的优质汾酒,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大放异彩、夺冠第一。山西有着“华北水塔,千泉之省”之称。而第四大泉域郭庄泉域就在杏花村范围内。这里已成为岩溶水重点保护区,汾酒集团在这里先后打出了多口水井,深度在840米左右,井水清澈透明、清冽甘爽,这就是汾酒集团的生产用水。
截至目前,汾酒海外市场已覆盖了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在内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100多家海外经销商,设立了9000多家终端店,180多家国外免税店和中国离境免税店,销售网络遍布五大洲和全球重要免税口岸。
如今的杏花村,已变成汾阳市辖镇,汾酒集团成为山西省管企业。酒厂年销酒2.7亿瓶。2023年,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实现产值264.37亿元。到2005年,可望达到500亿元的专业镇级目标。
二〇二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