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2 13:00

广西横县开始流行鸡生、鸭生,不怕吃出事吗?生吃鸡鸭肉有啥危害

广西横县的鱼生在网上确实挺火,但是外地人看热闹的多,吃的人很少,而当地人早就有新的挑战了:鸡生、鸭生突然火了起来,跟传统的鱼生一起成了餐桌上的新宠。
坐在大排档里,蘸着特制酱料,一口生鲜下肚,确实爽快。但您有没有想过,这一时的口腹之欲,可能正悄悄把危险带进身体?生吃鸡鸭肉究竟有啥危害呢?

俗话说“病从口入”,这话在生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正是微生物疯狂繁殖的黄金时期,而生的肉类恰恰成了它们的最佳“培养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专家李薇薇指出,肉类、水产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果加工或储存不当,极易腐败变质,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

相比已经较为常见的鱼生,鸡生和鸭生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但您可能不知道,生吃鸡鸭肉的风险比生吃鱼肉还要大。鸡鸭等禽类很容易携带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等致病菌。
这些细菌在禽类养殖和运输过程中极为常见,只有通过充分加热才能彻底杀灭。如果生吃或者半生不熟地吃鸡鸭肉,这些细菌就会趁机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感染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脱水或更严重的并发症,为了一口吃的,吃出病真是得不偿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禽类可能携带的产气荚膜梭菌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这种细菌在禽肉中可能存在,如果烹饪不彻底、缓慢冷却或者生熟交叉污染,就可能大量繁殖。预防的关键是“充分加热、快速冷却、避免污染”。
鱼生虽然是传统美食,但风险也不小。鱼体中寄生的寄生虫是最大的隐患。据中国科学院专家介绍,我国常见的能感染人的鱼类寄生虫有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裂头绦虫、棘口吸虫和颚口线虫等。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在我国的感染病例超过1000万,是最常见的“人鱼共患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主要来自于淡水鱼类,尤其是我们常吃的鲤科鱼类。感染后可能引起肝脏病变,长期感染甚至可能诱发胆管癌等严重疾病。
异尖线虫则主要来自海水鱼类。活的异尖线虫幼虫能钻入人体消化道,或移行到其它脏器组织,引起急腹症症状,如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引发过敏反应。

其实懂行的都知道,海水鱼类并不比淡水鱼类更安全,它们只是携带的寄生虫种类不同而已。而且,野生鱼类并不比养殖鱼类安全,从预防寄生虫病的角度来说,养殖鱼类反而风险更低,日本人吃的生鱼都得经过低温冷藏处理才能端上餐桌。
除了寄生虫,生肉中的细菌和病毒也是不容忽视的威胁。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常存在于人的皮肤或鼻咽处。
虽然70℃加热几分钟就可杀灭细菌本身,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耐热性极强,即使100℃加热30分钟仍不能完全破坏其毒性。

最近就有多起冷加工蛋糕引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病例。即使经过部分加热处理,细菌毒素可能仍然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潜伏期一般在1到9小时,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喷射性呕吐、腹绞痛,可能伴有腹泻或发热。
面对这些风险,我们是不是就要完全放弃生食传统呢?其实也不必因噎废食,只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美味的。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避免生食。专家也明确建议,避免感染鱼类寄生虫病的方法很简单,就三个字:不生食。

如果实在想品尝生食风味,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材。正规市场的产品通常有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处理生食时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刀具、砧板等工具在接触生肉后要彻底清洗消毒才能再处理熟食。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为了生食鱼类,通常采用冷冻处理的方法,但专家认为加热熟食才是更可靠的方法。
对于鸡鸭肉而言,彻底煮熟是最安全的食用方式。不要为了追求鲜嫩口感而牺牲食品安全,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应避免生食或半生食动物性食品。


假如不小心食用了可疑生食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保留剩余食物及包装或购物小票,以便后续溯源调查。
症状较轻者可居家观察并及时补充水分;如果症状较重,如出现持续呕吐、脱水等症状,或多人同时出现类似症状,需立即就医,并主动说明食用史。

人生在世,美食固然重要,但健康更为可贵。我们不必因为怕感染寄生虫而“因虫废鱼”,但也不能对风险视而不见。
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一部跟病原的斗争史,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的包围之中,既不能躲避,也无法躲避,唯有正面应对,科学预防才是积极的态度。
这回知道生吃鸡鸭肉有多危险了吧?没事可千万不要尝试,聊到这,下次接着聊。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横县开始流行鸡生、鸭生,不怕吃出事吗?生吃鸡鸭肉有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