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20:13

肉类为什么越炖越柴?5招教您,轻松化解!

不少人炖肉,都犯过这愁:明明炖了一两个小时,肉却嚼着像橡皮,又干又柴,汤倒是挺鲜,肉却没人爱吃。

其实炖肉,不是“炖得越久越好”,越炖越柴多半是步骤没做对。今天教你为啥会柴,再教你5招,下次炖肉保证鲜嫩多汁,老人孩子都爱吃。


先搞明白:肉为啥会炖柴?主要是肉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搞事”。新鲜肉里有很多水分,炖的时候温度太高、时间太长,肉里的水分会被“逼”出来,蛋白质就会凝固变硬,脂肪也会被煮干,肉没了水分和油脂,自然就柴了。

还有就是选肉没选对,比如炖瘦肉,非要用里脊肉,本身脂肪少,再炖久点肯定干;

或者炖之前没处理好,肉里的血沫没去干净,不仅腥,还会让肉的口感变柴。


知道了原因,化解就简单了,这5招记好就行:
第一招,选肉得选“带筋带肥”的

别光挑瘦的,炖肉就得选五花肉、牛腩、排骨、鸡腿这些带点脂肪和筋膜的部位。脂肪炖的时候会化成油,滋润肉质,筋膜煮软了还会让肉更嫩,吃着有嚼头但不柴。
第二招,肉别直接炖,先“泡水”再“焯水”

买回家的肉先切成大块,用冷水泡1-2小时,中间换两次水,把肉里的血水和杂质泡出来。血水少了,不仅不腥,肉的口感也会更嫩。



第三招,炖肉要“热水下锅”,中途别加冷水

焯水后的肉,放进砂锅,一定要加热水,别加冷水。热水能让肉的表面快速受热,锁住里面的水分和油脂,不会让蛋白质突然凝固。

炖的时候要是水不够了,也得加热水,加冷水会让温度突然下降,肉里的蛋白质会收缩,水分流失,一下就柴了。
第四招,控制好“火候和时间”,别炖太烂

炖肉不是火越大、时间越久越好。水开后要转小火慢炖,让汤面保持“微微冒泡”的状态就行,大火会把肉里的水分快速煮干,还会让肉炖散。


第五招,盐别放太早,出锅前10分钟再加

很多人习惯,一开始就放盐,觉得这样肉能入味,其实反而会让肉变柴。盐会让肉里的水分渗透出来,炖的时间越长,水分流失越多,肉就越干。

正确的做法是,炖到肉快熟的时候,也就是出锅前10-15分钟再加盐,既能入味,又能保住肉里的水分,口感更嫩。


其实炖肉没那么难,记住这5招:选对肉、先泡水焯水、热水下锅、小火慢炖、晚放盐,下次炖出来的肉保证鲜嫩多汁,不管是配米饭还是就馒头,都特别香。再也不用愁炖肉柴,全家都能吃痛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肉类为什么越炖越柴?5招教您,轻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