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这里,好香!连外国小朋友都忍不住出手了!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中华大地正沉浸在双节同庆的喜庆氛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荣光与传统中秋佳节的温情交相辉映,为进一步激活非遗文化的当代生命力,让传统技艺与节日习俗深度融合,同时厚植社区居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增进邻里间的情感联结。9月27日,和谐苑·福州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东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东街街道旗汛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万家团圆迎国庆 月满非遗贺中秋”非遗主题活动。稚心烹闽味 佳肴敬母亲
在玄坛公园一旁的和谐苑内,第十一届“我为妈妈做道菜”公益活动也在火热开展。
活动现场,来自福州赛德文学校的20多名小朋友纷纷化身“小厨师”,跟着和谐苑闽菜馆的厨师学习福州传统名菜——荔枝肉的做法。孩子们踮着脚尖站在灶台前,仔细听着厨师的讲解,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有模有样地进行着腌制、挂糊、油炸等步骤。当金黄酥脆的荔枝肉裹上酸甜酱汁出锅时,孩子们纷纷举起盘子向家长“献宝”,苑内满是食物的香气与欢声笑语。
更有几名来自外国的小朋友,在见识了闽菜的制作过程后,表示自己要学会了回去做给国外的家人品尝。
“看着孩子笨拙却专注的样子,突然觉得他长大了。”家长王女士眼眶微红,她表示和谐苑连续多年举办的“我为妈妈做道菜”活动,不仅传承了闽菜文化,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游园赏非遗 雅趣满心间
当天一大早,居民朋友们就早早地来到了玄坛公园,志愿者们已经摆好了各个摊位,一系列融合传统与创意的非遗项目让居民直呼“过瘾”。
在国潮捞金鱼摊位前,孩子们手持特制小鱼网,小心翼翼地在水盆中捕捉灵动的小金鱼,清脆的笑声此起彼伏,将童年的欢乐时光定格。
旁边的漆扇制作与非遗拓福区也吸引了不少居民,大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将扇面轻轻浸入水中,勾勒出不同的纹样,或用拓板轻轻捶打,将“福”字与吉祥图案印在宣纸上,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手工兔子灯笼DIY和非遗纸伞手绘摊位前更是排起了长队。家长与孩子默契配合,穿骨架、糊灯面、画图案,一只只造型可爱的兔子灯笼逐渐成型,点亮后宛如一个个跳动的“小月亮”;素白的纸伞上,居民们尽情挥洒创意,或绘上皎洁明月,或画上五星红旗,传统非遗工艺与节日情怀在笔尖交融,成为最独特的双节纪念。
中医护健康 义诊暖民心
来自萧治安中医院的萧侃、萧贤忠、李元鸿医师亲自坐诊,为前来参加义诊的居民进行非遗中医科普。他们通过中医把脉、赠送中药茶包的方式,针对老年居民常见的健康问题给出专业建议。
活动现场还有口腔、眼科等不同摊位,医务人员也在为过往的居民们进行细致的检查。“在家门口就能看诊,还能学到保养知识,太方便了!”刚做完眼科检查的居民们纷纷表示十分满意。
整治齐参与 家园共守护
在玄坛公园的另一角,志愿者们也在身体力行,围绕公园内的绿植区域,斜坡台阶等卫生死角,针对乱堆乱放,张贴小广告等各类不文明乱象开展清洁工作,做到不给垃圾留死角,消除卫生盲区,确保辖区卫生环境质量,为居民营造更加洁净、美丽的生活家园。
从指尖的非遗技艺到心间的节日暖意,此次活动让传统文化与便民服务双向奔赴,既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更唤醒大家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下一步,旗汛口社区将持续挖掘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让非遗元素成为社区活动的“特色符号”,以文化赋能社区服务,让居民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触摸文化根脉、感受社区温情,不断提升归属感与幸福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