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8 12:42

57岁西安女子确诊宫颈癌,流泪坦言:早有异常,没当回事!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57岁,正是人生中的“黄金十年”,孩子成家了,日子也宽松了,按理说是该享享清福的时候。然而西安的李阿姨却在体检查出晚期宫颈癌,医生告诉她:病情进展快,再拖下去可能性命堪忧。
她一边擦眼泪一边说:“其实早就不太对劲,可我一直以为是更年期,没当回事……”
这不是孤例。

每年中国都有超过11万女性被确诊为宫颈癌,其中很多人都和李阿姨一样,早期就有症状,但因为忽视、误解、讳疾忌医,错过了黄金治疗期。
宫颈癌,听起来离普通人很远,但其实它离很多中国女性的生活,比想象的近得多。
在临床上,医生们接诊过太多“本可以不发生”的病例。
她们不是没机会预防,而是一次次地“没当回事”。不规律出血、下腹隐痛、白带异常,这些微小的信号,其实身体早就发出来了。

很多人一听“癌”就慌了,但其实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癌症之一,早发现、早治疗,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
问题是,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哪些是早期信号,更不知道如何预防。
李阿姨的故事并不孤单。她平时身体挺好,没有基础病,也不胖,生活也算规律。可她说,早两年开始白带变多,还有点异味,偶尔还带血丝。
她以为是妇科炎症,就自己去药店拿了点药,用了几天,以为好了就没管了。

后来月经停了,她也没在意,以为到了更年期。直到最近半年,下腹胀痛、白带像洗米水一样,她才慌了,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宫颈癌,已经到了中晚期。
很多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变化缺乏敏感度,尤其是到了50岁以上,更年期和疾病的界限变得模糊,很容易把症状误当成“正常现象”,从而耽误了病情。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宫颈癌的罪魁祸首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是16型和18型,占了70%以上的病例。
这个病毒很常见,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可能感染一次,但大多数感染会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

问题在于,如果感染持续存在,尤其是HPV持续感染超过两年,宫颈上皮就可能出现病变,发展为癌前病变,最终演变成宫颈癌。
但这个过程是有时间差的,从病毒感染到癌变,通常需要5到10年时间。这也正是为什么定期筛查如此重要——它不是“怕你得”,而是“帮你早知道”。
宫颈癌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养”出来的。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在确诊癌症前,早就出现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这是癌前病变阶段,只需要简单治疗就能阻断癌变进程。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

中国的宫颈癌筛查率还远低于欧美国家。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城市女性的筛查率约为35%,农村地区甚至低于20%。
很多女性一辈子没做过一次宫颈TCT或HPV检测,甚至不知道这两个名词是什么意思。
在门诊,经常能听到有人说:“我都50多岁了,不用查了吧?”或者“我也不乱来,怎么可能得这个病?”——这是健康认知上的误区。
宫颈癌并不是“乱性”的标签,它和性生活有关,但更和病毒感染、免疫力、卫生习惯有关。即使一个人一生只有一个性伴侣,也可能感染HPV。而且病毒潜伏期长,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带毒。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是:很多人以为只有年轻人才需要接种疫苗,年纪大了就没用了。其实即使40岁以上女性接种HPV疫苗,仍然可以减少未来感染的风险,特别是还没感染高危型的女性。
只不过年龄越大,疫苗效果越受限,所以越早接种越好,9到14岁是最佳时期。
而对于已经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做宫颈筛查才是关键。TCT(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是目前最可靠的筛查手段,简单、不痛,半小时就能完成。
在临床中,还常遇到一种情况:一些女性做了筛查,但结果提示有异常,她们却不重视,觉得“反正也没啥感觉”。等到再查时,已经发展成癌。

“不疼不痒”不等于“没事”,宫颈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有出血、疼痛,往往已经到了进展期。
健康不是“等发现”的事情,而是“主动管理”的结果。
有人说,农村妇女最怕检查,因为怕“查出个啥”。但真正让人后悔的,不是查出来,而是早该查的时候没有查。
除了筛查,生活习惯的改善也很重要。注意私处卫生、定期更换内裤、避免多个性伴侣、增强免疫力,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都是预防宫颈癌的“基础功”。

还有一点常被忽略:吸烟显著增加宫颈癌风险。尼古丁对宫颈组织有破坏作用,会抑制局部免疫功能,使HPV更容易持续感染。
不吸烟、少喝酒、规律作息,其实都是在默默保护宫颈健康。
历史上,中国女性对妇科检查普遍存在“羞于启齿”的观念,这和传统文化有关。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正视身体健康,把筛查当成常规体检的一部分。
医学的进步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工具,问题是我们用不用。宫颈癌的防线,早就摆在那里,只看我们愿不愿意守住。

李阿姨听医生分析完后,后悔不已。她说:“要是早点查一查,可能就是个炎症,根本不用走到今天这一步。”
可惜,人生没有回头路。她现在正在接受放疗和化疗,虽然医生仍在积极治疗,但她已经失去了最轻松解决问题的窗口。
现实是,很多人不是输在病上,而是输在“忽视”上。
从医学角度看,宫颈癌是可以控制的疾病,但前提是你得对它有“基本敬畏”。
临床上还有一个冷知识:宫颈癌并不是绝经后才会发生,现在30多岁甚至20多岁的年轻女性患病的比例正在上升,这和性生活早、免疫力下降、HPV感染率升高等有关。

别以为年轻就安全,恰恰是年轻时不重视,才会埋下隐患。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提出“消除宫颈癌”战略,目标是让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疫苗接种,70%的女性在35岁和45岁各筛查一次,90%的癌前病变得到治疗。
中国也已全面推进“两癌筛查”进社区、进乡村,政策利好非常明显。关键是我们自己要主动一点,多了解一点,早预防一点。
李阿姨的经历值得每个女性引以为戒。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做出一点点改变。

如果你看到这里,不妨问问自己或者身边的女性:你上一次宫颈筛查是什么时候?
别等到身体喊疼了,才想起去听它说话。
别等到失去了健康,才想起它的珍贵。
生活已经够难了,别再在健康上掉以轻心。一次筛查,可能就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
2. 国家卫健委.《宫颈癌防治指南(2022年版)》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PV疫苗接种与宫颈癌防控指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57岁西安女子确诊宫颈癌,流泪坦言:早有异常,没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