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欧美厨房的罐头,为何拿不下中国家庭
欧美人当饭吃,中国人当备胎,制霸欧美厨房的罐头,为何拿不下中国家庭?“懒人救星”罐头在欧美厨房可谓是横行霸道,炖豆罐头能顶一顿饭,番茄罐头是意面好搭档,水果罐头往早晨的燕麦里一拌就是一顿饭。难怪美国年均消耗90公斤罐头,西欧能消耗50公斤,就是在日本也有23公斤,这消耗量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但到了咱们这儿,就画风突变了!人均年消费只有大约1公斤,如果罐头会说话,估计得疯狂怀疑“罐生”,我是谁?我在哪?我的吃货粉丝怎么不见了?更扎心的是,中国明明是全球罐头生产大国,但自家餐桌却不带它玩儿。而这背后其实是一场跨越百年、关于“吃”文化的观念差异。
因为太热爱吃罐头了,所以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没有开罐器,他们简直连“饭点生存模式”都没办法正常开启。虽然没罐头就不会做饭这事儿听起来很像是网络上的梗,但却是这些国家的真实写照。
要知道他们为什么对罐头“上头”到这种程度,得先将视野穿越回1975年的法国,当时拿破仑正带着军队到处“刷地图”。因为要去的地方实在是太远了,怎么能确保士兵吃饱饭就成了他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毕竟拿的饭菜几天就变质了,这还怎么打仗。
为了能够集思广益,他直接安排人在城外贴了悬赏的告示,只要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获得重金奖赏。果然高手在民间,告示没贴出去多久就有个名叫尼古拉.阿佩尔的厨子带着他的“黑科技”闪亮登场,他表示把食物放到玻璃罐里密封好了煮一煮,等到凉下来以后整个罐子里就接近真空状态,这样行军出去几个月也能确保有肉菜可吃。
而这个方法彻底走红的契机是在二战时期,当时午餐肉甚至成了军队里的硬通货,据说前线都有士兵因为忍受不了每天啃食干粮,专门用情报换罐头。尽管后来战争结束了,但是罐头和安全感绑定的意识就好像种到了欧美士兵的脑子里一样,在他们的影响下,这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罐头依赖”情绪。
除了有历史情怀因素以外,罐头能够制霸欧美市场还有便宜和省事两大优点,毕竟他们的蔬菜动不动就涨价,谁能够受得了,而罐头食品的价格却明显比新鲜食材便宜的多,比如白芦笋罐头的价格可能只有新鲜芦笋的四分之一。
再加上罐头当饭吃实在是太节省时间了,打开稍微加热一下就是一顿饭,简直是当代牛马的最佳救星。可以说欧美人对罐头的情感,当真是一场跨越数十年的爱恋。
有人说国人不爱罐头太过于武断,毕竟东北孩子的童年记忆里,发烧时委屈难过了必然会吃上一瓶黄桃罐头抚慰舌尖。还有下饭神器豆豉鲮鱼,也曾经是国内餐桌上的高级货。
但现在罐头之所以坐上了“冷板凳”,背后确实是有天大的误会和阴差阳错的错过。前些年有些黑心厂家滥用色素和添加剂的事情被曝光了以后,罐头在很多消费者心里就直接和不健康画上了等号。
但其实只要制造工艺按照流程来,正规罐头比普通的食物甚至还要安全得多,毕竟靠着密封和高温杀菌能够确保罐头达到商业无菌的状态,微生物压根没有生存空间。
至于部分消费者质疑罐头没什么营养那可真是误会大了,在罐头高温制作的过程中,虽然会有怕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等会损失一部分,但是蛋白质、矿物质这些核心元素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甚至还有研究表明做好的番茄罐头里的番茄红素,南瓜罐头里的β-胡萝卜素都比新鲜蔬菜里的更多,形态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那为什么罐头明明有这么多优点却在我国发展不起来,更深层的原因是在历史上的阴差阳错。在我国发展现代罐头产业初期,绝大部分的产品都被卖到了欧美国家赚外汇。
普通家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买上一瓶罐头奢侈一把,毕竟即使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瓶水果罐头的价格都和一斤猪肉差不多,这让普通家庭压根没法接受。
而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罐头依赖”时,冷链物流又迅速普及开来,确保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新鲜的蔬菜,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觉得既然能买新鲜的,那又何必买罐头呢。
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罐头拿不下中国家庭似乎已然成了既定事实。
眼看着老外吃的罐头基本都是中国制造,国内却鲜少有吃罐头的习惯,难免让人感慨罐头是不是在国内不会有市场了。
但这怎么可能,罐头可是“逆袭预备役”中的隐藏大佬,不要看现在很多普通家庭对它嗤之以鼻,但只要罐头行业稍微讲究点发展策略,恐怕以后都可能会卖断货。
如果遇到极端天气下,罐头必定是大救星。比如一旦遇到了台风、地震和暴雨封城,哪里还有人敢出门购买食物,在这个时候罐头能储存还能免烹饪,最关键的是营养完全在线,这种天选救星可是不好见。
其次当代年轻牛马在休息时间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做饭了,罐头能够完美契合“躺平进食学”要求,能确保在三分钟内提供一顿不需要洗碗的饭菜,这部分人群完全可以在未来成为罐头的核心消费人群。
甚至为了匹配他们的口味,罐头制造商这两年可真是疯狂内卷,之前出口到国外的罐头即使是简单的蘑菇罐头、芦笋罐头也能够卖的不错,但毕竟国内消费者在吃上相当看重,他们便创新性地研发了满足国人口味的宫保鸡丁罐头、红烧肉罐头,甚至连低糖汤罐都来了,只要家里有足够多的罐头,什么锅碗瓢盆都没必要买。
除了能在家里食用以外,喜欢露营外出的人群也完全可以带着罐头,在野外它简直就是米其林餐级标准,打开就是一顿荤素兼备的大餐,这就是自行挂钩的消费环境。
现在福建已经有公司研发出了软包装米饭罐头,味道比之前的自热米饭美味的多,主打的就是户外自热饭自由。
除此之外,健身党看到罐头领域发展的这么好,也应该狂喜一番。毕竟现在鸡胸肉杂粮罐头、低脂汤罐都已经被安排上了,出去锻炼随便带一罐,不仅蛋白质拉满、碳水可控,还能省时省力,比自己做的减脂餐都要靠谱。
不过除了内在靠谱以外,罐头厂家也可以考虑下发展“外在美”,土味玻璃罐当真让人有些爱不起来。
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就是中粮梅林和欢乐家,他们一个推出“梅”烦恼系列,把包装整的俏皮又吸引眼球。而欢乐家直接和大热IP奶龙合作,把自家黄桃罐头都快做成奶龙的周边了。
还有一些厂商把罐头的铝箔碗做的漂亮至极,外出露营拿着拍照也丝毫不减分。
这些案例足以说明,罐头未来势必能够逆袭,毕竟论保质期比外卖久,论健康比泡面强,论味道比自己动手要稳定。只要厂家能继续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力,总有一天罐头会用实力翻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