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给特朗普吃啥?美国大米、牛肉饼和千岛酱,上不得台面?
这周特朗普在韩国的那顿宴请,把“舌尖外交”的门道全给抖了出来。咱们先从周三的午餐说起,前菜是鲜虾、扇贝、鲍鱼,搭配着时令秋蔬,看着满是韩国特色。
但调料一用千岛酱,就知道是专门给特朗普准备的这可是他的偏爱。
这千岛酱不是第一次出现,前一晚在东京的美国大使官邸,他的餐桌上就已经用了这款调味酱。
白宫后来解释,这是对特朗普纽约渊源的致敬。
这话听着有道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核心还是因为他爱吃。
一顿午餐藏玄机,千岛酱、牛肉饼全是“特朗普定制款”午餐的主菜更有意思,一道是韩式炖牛小排,用的却是美国牛肉,还搭配了泡菜、本地大米和传统发酵酱料。
本来想,这算是韩式做法搭美式食材,挺平衡的吧?但后来发现,另一道主菜直接是番茄酱牛肉饼,李在明办公室都直接说了,这是特朗普最爱的食物之一。
餐后甜点也没放过细节,柑橘配布朗尼,还特意用了特朗普喜欢的金色装饰。
从口味到视觉,几乎全按他的喜好来。
我觉得吧,韩国这么用心,表面是款待,实则是为了后面的贸易谈判铺路。
毕竟特朗普秉持“美国优先”,先把他的口味照顾到,后面谈事也能少点阻力。
接着看周三的晚餐,食材选得更讲究。
既有APEC峰会举办地庆州的西冷牛排和大米,也有特朗普钟爱的龙虾,水煮龙虾尾配着番茄酱汁,一看就是按他的口味做的。
另外还有乌鸡、比目鱼、鱼子酱、松茸这些韩国各地采购的高端食材,菜式上有韩式乌鸡饺子,也有牛肝菌清汤配松露,甜点则是柚子雪葩、大麦慕斯加黑巧克力脆片。
更值得说的是酒水,晚宴没选韩国本土酒,而是用了埃里克・特朗普酒庄的霞多丽和赤霞珠葡萄酒。
连酒水都往特朗普家族靠,韩国这次的“迎合”算是做到家了。
亚洲行饮食一条线,美国食材跟着总统走其实不光韩国,特朗普这次亚洲行,每站的饮食都带着“美国印记”。
周日在马来西亚,午餐主打美国安格斯牛肉三明治;周二和日本新任首相吃饭,桌上摆的是美国大米,而非日本引以为傲的本土大米。
搞不清的人可能会问,东道主为啥不展示自己的特色食材?但了解特朗普饮食偏好的人就懂了他早就被记录过,喜欢快餐、全熟牛排、凯撒沙拉这些美式菜品,还不喝咖啡不饮酒。
东道主要是不按这个来,万一他吃不舒服,反而可能影响外交氛围。
2017年特朗普访韩时,文在寅政府准备国宴,当时的菜单设计师就是这次发声的薇薇安・韩。
那时候她就考虑了特朗普的偏好,菜品里加了美式调味元素,和这次的“融合思路”几乎一样。
如此看来,特朗普的饮食偏好,早就成了韩国筹备外交宴请的“硬性标准”。
不过这事儿也引来了争议,首尔餐饮顾问朱莉娅・河就说,现在韩式料理在全球都受欢迎,特朗普远道而来,本该多尝尝本土食材。
我也觉得,韩式料理现在名气不小,借着外交场合展示一下,其实是个好机会,过度用美式食材,确实有点可惜。
曾给2010年奥巴马和李明博准备午餐的朴孝南,倒是说出了行业内情。
他说外交宴请的菜单,是双方礼宾团队一起策划的,有时候指令具体到主厨完全没决定权。
很显然,这次韩国宴的菜单,大概率也是这么来的。
朴孝南还说,用宾客本国的食材迎合口味,本就是外交宴请的常规操作,能营造出精心款待的氛围。
这话有道理,但我觉得也得有个度。
比如2023年中国接待法国总统马克龙,用的是中式高端食材配法式烹饪手法,既展示了本土文化,也尊重了对方的饮食文化,这种平衡其实更值得借鉴。
薇薇安・韩的一句话更是戳破了本质:“这位总统大权在握,秉持美国优先原则,似乎全世界都在琢磨如何取悦他。”
毫无疑问,这话点出了当前国际关系里的一种现状权力大的一方,往往能在细节上主导方向,饮食就是其中之一。
特朗普韩国之行的这场宴请,不是单纯的吃饭,而是外交场上的软较量。
韩国通过菜单上的种种细节,传递对“美国优先”的呼应,为贸易谈判铺垫;美食界的争议,则暴露了“文化展示”和“政治迎合”之间的博弈。
未来再有类似的外交宴请,怎么在照顾宾客喜好的同时,不丢自己的文化特色,可能是东道主需要好好琢磨的事儿。
毕竟,真正的外交尊重,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迎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