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们的雷,彻底爆了!
一、从“白酒老二”,到“爆雷之王”2025年10月30日,白酒行业的三季报集体亮相。那一刻,市场仿佛被丢进了冰窖。
洋河股份当季亏损、口子窖利润暴跌92%、古井贡酒净利腰斩。
但最让所有人震惊的,不是这些熟悉的“坏消息”,
而是那位曾以“稳健、保守”著称的五粮液——暴雷了,而且是历史级暴雷。
数据显示:
第三季度营收仅81.74亿元,同比暴跌52.66%。净利润仅20.19亿元,同比下滑65.62%。净现金流时隔三年再次转负,为-8.76亿元。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五粮液,一夜之间被“打回2018年”。
意味着那个高高在上的“白酒老二”,在一个季度里,突然“坠崖”。
市场一片哗然。
有人调侃:“白酒都凉了,但五粮液凉得最彻底。”
更多人惊呼:“这不是财务数字的下滑,而是信仰塌了。”
二、内伤:压货、倒价、渠道信任彻底崩塌五粮液这次暴雷,并非天降横祸。
它是长达数年的渠道透支+价格内卷的必然结果。
1. 饮鸩止渴的“压货”逻辑在过去几年,五粮液为了维持漂亮的增长曲线,
疯狂把货“压”到旗下渠道公司,比如“五泽”“五浚”等平台。
这是一种会计魔法:
厂家把酒卖给自己的“平台商”,账面就能立刻确认营收。
可问题是——
这些酒真的卖给消费者了吗?没有。
当市场繁荣时,这种做法还能掩盖问题。
可一旦需求下滑,库存就成了定时炸弹。
据行业渠道反馈,目前五粮液库存深度已高达5~6个月。
部分经销商的仓库堆成“酒山”,但没人来提货。
为了回笼现金,他们不得不低价甩卖。
结果?
主力产品“普五”市场价一度跌破出厂价,出现了罕见的“价格倒挂”——
卖一瓶,亏一瓶。
经销商崩溃,厂家也别想好过。
这是一场“自杀式增长”的反噬。
2. 迟来的去库存,成了“自残式救火”当市场彻底失衡后,五粮液才在三季度开始“去库存”。
但那时,消费者早已失去信心,经销商也在观望。
于是,厂商关系从“合作”变成了“互相指责”:
厂家怪渠道不卖货,渠道怪厂家压太多。
这场“渠道内战”,让五粮液彻底失血。
经营现金流转负——说明公司即便账面盈利,也已经赚不到真金白银。
就像一场账面繁荣、现实萧条的幻觉。
三、外部寒潮:消费降级 + 禁酒令 + 年轻人“弃酒潮”除了内伤,白酒的外部环境更是冰冷刺骨。
1. “禁酒令”重拳持续政务消费历来是高端白酒的重要场景。
但过去两年,多地公务接待酒水支出被严控,甚至被纳入专项审计。
高端白酒“最金贵”的客户群,一夜之间蒸发。
曾经一桌十几瓶“普五”的宴席,如今变成了矿泉水+茶水。
没有场景,就没有销量。
2. 商务宴请也凉了随着房地产、基建等行业收缩,企业“开工酒”“签约宴”锐减。
不少中小企业直接取消商务宴席预算。
“现在喝酒的人多是中低端场景,千元带的高端酒滞销严重。”
某券商消费组分析师如是评价。
五粮液这样的高端酒企,自然首当其冲。
3. 年轻人不买账:白酒文化断层比禁酒令更致命的,是一代人正在远离白酒。
对于90后、00后,白酒不仅“辣”,更代表一种他们厌恶的文化:
油腻、应酬、权力气息浓重。
他们宁愿喝低度果酒、威士忌、精酿啤酒,
也不愿在酒桌上“逢迎拍背”。
而资本的风向也变了:
2024年以来,新茶饮、低度酒、无醇饮料赛道吸引了大量投资。
消费者在追求**“悦己”,不是“应酬”**。
白酒行业的底层逻辑——
“喝酒是一种社交刚需”,正在瓦解。
这不是周期问题,这是代际更替的结构性危机。
四、“普五依赖症”:产品结构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说外部寒潮是环境,那么五粮液还有一个致命的内部缺陷:
产品结构单一。
其营收的60%以上,都来自“普五”。
这个价格带(千元档)曾是白酒利润的金矿,
但如今成了“夹心层”——
上有飞天茅台,下有国窖1573、青花郎夹击。
而五粮液的中低端产品——
“1618”“绵柔五粮液”等——
要么缺乏辨识度,要么被市场遗忘。
反观泸州老窖:
上有“国窖1573”,中有“特曲”,下有“头曲”,
形成了稳固的“金字塔结构”。
因此,当高端市场受挫时,人家还有“腰部产品”抗风险;
五粮液却只能硬扛。
普五跌价=公司命脉受伤。
这就是结构性风险。
五、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白马股变“白眼狼”资本市场对五粮液的容忍度,正在急速下滑。
2021年,五粮液股价最高突破270元;
如今跌破90元,三年蒸发近万亿市值。
基金经理的评论一针见血:
“白酒股不再是‘防御板块’,而成了‘波动陷阱’。”
五粮液过去依靠分红稳信心,这次也没闲着——
宣布百亿级中期分红计划,试图安抚投资者。
但问题在于,现金分红不能掩盖经营恶化的现实。
投资者想要的不是“送钱”,而是“信心”。
信心从何而来?
从健康的渠道、稳住的价格、年轻化的品牌。
五粮液一个也没做到。
六、行业层面的“系统性坍塌”五粮液只是冰山一角。
整个白酒行业,都正经历“去金融化”的痛苦过程。
1. 资本退潮:白酒不再是“硬通货”从2020年到2022年,白酒是基金最爱配置的赛道。
但现在,消费信仰崩塌。
“以前买白酒像存钱,现在买白酒像赌博。”
——一位私募经理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2. 经济结构变化:高端消费下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社零消费同比增长2.9%,但酒类下跌6.3%。
消费回暖?没轮到酒。
白酒繁荣的时代,本质是经济繁荣+人情经济的副产品。
当经济转向稳增长、社会关系趋向扁平化,
“喝出地位”的逻辑自然失效。
3. 品牌与年轻化断档茅台有茅小凌、i茅台App;
泸州老窖搞联名盲盒、国潮包装;
而五粮液,还在讲“传统文化”“国宴尊享”。
时代变了,消费者变了,
但五粮液还在“对着老酒喝老路”。
七、重建信任的漫长战役面对这次“史诗级暴雷”,五粮液已经开始自救。
10月末,公司宣布:
削减渠道压货,清理经销层级;调整产品线,推出中低价位新品;全面推进数字化营销转型。听起来很像“亡羊补牢”。
但问题是——时间不站在它这边。
去库存要1~2年,渠道信任修复要更久。
而在此期间,市场份额已经被同行蚕食。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可能永远不会回头。
白酒要想重生,必须跳出“酒桌文化”的框架,
去理解“社交”在新时代的含义:
不是“敬酒”,而是“表达”;
不是“喝醉”,而是“分享”。
谁能读懂这个变化,谁才可能笑到最后。
八、结语:黄金时代落幕,真正的竞争才刚开始五粮液的雷,只是序章。
这场危机背后,折射出一个更大的趋势:
中国白酒行业,正在失去“增长的幻觉”。
高端酒的垄断格局被撕裂,中端酒的生死线越来越模糊。
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品牌的护城河越来越浅。
过去的“卖文化”“卖情怀”,
都不再管用了。
未来三年,谁能挺过库存寒冬,
谁能重新抓住新生代消费者,
谁就能定义“白酒2.0时代”。
至于五粮液,
这次爆雷或许是“阵痛”,也可能是“拐点”。
一切取决于——
它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过去的骄傲,重新做人。
参考资料与信息来源:
《五粮液2025年三季报》广发证券《白酒板块三季度盈利预警报告》国家统计局《2025年前三季度消费数据报告》中信建投研究院:《白酒行业库存与渠道健康度分析》Wind金融终端数据库
你还会买白酒股吗?
你身边的年轻人,还会在聚会上喝“普五”吗?
在评论区聊聊——
白酒的黄金时代,是暂时熄火,还是彻底谢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