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过桥米线,配菜花式纷繁,鸡汤打底最是经典。
到了云南,遍地都是米线店。云南的米线吃法更是多种多样,更重要的是任何一种吃法都令人大饱口福,啧啧难忘。
过桥米线,作为最著名的云南美食之一,它把在云南看似普通而又常见的米线,做的不仅精巧,而且还略微带着仪式感,各种各样不同的小盘子里分别盛放着种类繁多的小菜,而这些小菜也要根据顺序下锅才行,这让第一次吃的人确实有些手忙脚乱的感觉。
云南过桥米线起源于红河州蒙自市,传说源于清代秀才妻子为丈夫送餐时发明保温法,因送餐需过桥得名。
到了秋天,蒙自的过桥米线里还会加上金色或白色的菊花瓣,就这一份清新的调料,就把遍地是花的云南悄悄地融入到了米线里去。
云南过桥米线之汤底:老母鸡+筒子骨+宣威火腿熬制6小时以上的鲜美汤底,表面上还会覆盖一层鹅油保温(90℃以上),这样的汤底清鲜而又不腻。
云南过桥米线之米线:云南红壤特产的酸浆米线,是由大米发酵磨成,传统做法工艺复杂,不脱去水分,保质期也短,只在本地能吃上一口。吃起来口感爽滑弹润,还能更好的吸附汤汁,是很多人的最爱。
云南过桥米线之生鲜配菜:生鱼片、生肉片(厚度≤2mm)、鹌鹑蛋、草芽(云南特有蔬菜)、野生菌、豆腐皮等,按“先生后熟、先荤后素”顺序依次放入,食材变会被高温的底汤所烫熟。
这些备菜被精致的放在一个又一个的小盘子里,有的店里还会将这些配菜放在一座“小桥”之上,加上各种配菜五颜六色的色泽,光是看着,就已经给人视觉上特别美的感受了。
云南过桥米线之大器皿:吃过桥米线要用大海碗,要直径>22cm的陶瓷碗,要确保高温持久。硕大的碗里盛上一碗很烫的好汤,上头还漂着一层保热而不冒热气的封顶油。
趁着热气,赶紧先先下鹌鹑蛋和肉,再下菜和弹软的米线,一会儿的功夫,一大碗汤汁鲜美的米线就可以吃了。
过桥米线是云南米线里少有的“清汤寡水”派。不用添加酱油和醋,也不用加大勺的辣椒油,就这么清清淡淡的才更能尝出肉和汤的鲜美。用筷子挑起爽滑的裹满汤汁的米线,一口又一口地嗦进嘴里,真的是太满足了!
“云南过桥米线”作为滇南美食名片,是地理标志与人文技艺的结晶,汤中升腾的是滇南的风土味道记忆。只要是吃过一次过桥米线,那味道总是会在人的心里念念不忘,化作脑海中的味觉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