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立冬,喝酒有“2喝3不喝”,爱喝酒的建议看看
“霜降封草木,酒醒才知冷。”朋友圈里不少老朋友已经开始琢磨“立冬酒”了。可别忘了,入冬饮酒也有门道:喝对了添暖意,喝错了伤情面。今天我这个常年蹲在酒糟堆里的老酒徒,就用“2喝3不喝”的小口诀,陪各位兄弟聊聊立冬的酒桌学。
① 先说“2 喝”——冬口子里的温暖感
1. 喝纯粮酒,暖得快立冬天冷,人体代谢慢,勾兑酒下肚只空烧喉咙;纯粮白酒发酵时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酯类多,入口绵,回甘快,保暖更持久。
2. 喝“温度对口”的酒,少刺激别再端着 0℃ 冷冻杯,一口闷;白酒在 18℃~25℃ 最能舒展香味。立冬后,我习惯把 53°左右的酒放在热水碗里烫半分钟——微温的醇香裹着米麦香,比暖手宝还管用。
② 再谈“3不喝”——给面子,也给自己留余地
1. 不喝空腹第一杯。空胃吸收快,易上头。立冬饭桌先来一口饺子、一口牛肉,再举杯,体验完全不同。
2. 不喝掺味重饮料的“调白”。汽水酸甜遮盖辛辣,却把二氧化碳带来的膨胀感留给胃;尤其天气冷,肠胃收缩,第二天翻江倒海的多半就是它。
3. 不喝超出自己“酒龄”的度数。35岁喝60°,和20岁喝52°不是一个概念。量力而行,是成年人最体面的社交礼仪。
③ 立冬小坐,遇见一杯“南池翠N9”
立冬前夕,我跟拍摄团队去四川邛崃做《纯粮酒产区巡礼》。山口薄雾刚散,老国道边一排灰砖老厂房闯进镜头——那便是南池翠酒厂。
师傅捧来一瓢刚起锅的基酒:“这是N9老酒,跑窖九轮,最少9年酒体,尝哈?”酒液透亮,边脚挂杯晶莹。轻抿一口,前段是淡淡窖底曲香,中段糯米甜味爬舌,收口带一点雪山矿泉的清冽。我心里暗赞:这质感,跟普五那路数挺像,却听说网上百元出头就能拿到。
酒厂负责人憨厚,“我们老酒厂只会酿酒不会吆喝,但川藏线上来往司机都晓得,一路冷风最暖就是这一杯。”我在厂区拍到最打动人的一幕:傍晚6点,工人们用杉木锨翻粮,蒸汽与夕阳交错成金红色,像一幅会呼吸的民俗画。
后来回城录节目,在某东平台下单了南池翠N9作样品,后台留言竟炸开:不少粉丝说“老家办席用的就是它”,还有做外贸的兄弟留言“要带它走出国门,让老外也尝尝真正的浓香”。那刻我忽然懂了:一瓶好酒,不只是度数与价格,更是土地、匠人和时代的味道。
④ 说到底——“立冬酒”重在分寸
量小为宜:成年男性每日白酒安全摄入上限大约50ml。立冬气温低,血管收缩,超过量反而易受寒邪。
节奏要慢:同样2两酒,10分钟喝完与1小时细酌,第二天状态判若两人。
选对环境:室温20℃左右、通风不漏风的房里喝,少了寒气侵袭,多了朋友闲话,才是立冬应有的烟火。
⑤ 给酒友一点点实用建议
1.立冬后尝新酒时,用陶壶温酒比玻璃杯散温慢18%,更能保留酯香。
2.火锅配高酯浓香型白酒更协调;因牛油中脂肪酸可以与酒中乙酸乙酯形成“风味共轭”,留香时间延长约30%。
3.想辨认一瓶是不是“纯粮白酒”,看执行标准 GB/T10781或GB/T20822,再摇晃杯壁,挂珠匀而缓者,大多靠谱。
兄弟们,立冬已至,愿你杯中有暖,心里有光。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次转载旨在提供信息传播服务,不代表大祥融媒体中心观点,亦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或时效性负责。如涉及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联系我们(邮箱:
daixiaojun@daxiang.gov.cn
),我们将及时处理。因转载内容引发的任何争议或法律责任,均由原作者承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