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3 18:52

悄悄说,鱼头街有家鄂州人私藏小店


天气渐凉
一碗热气腾腾的鱼丸汤暖人心脾
在鄂州鱼头街
有家不起眼的小店
『 老九餐馆 』
凭借鱼头鱼丸汤圈粉本地食客
老板做的手工鱼丸
更是随着游子的脚步走向四方
成为舌尖上的乡愁
今天,我们一起到老九餐馆
寻寻家乡味


“他家的鱼丸是真好吃,每次来必点鱼头鱼丸汤。”临近中午,老九餐馆门口已坐了几位熟客,边晒太阳边唠嗑。一到饭点,不断有老客推门进来,不用看菜单,老板娘汪玉兰便笑着迎上,熟络地安排起来——鱼头鱼丸汤总是首选。
那碗汤色如奶,鱼丸饱满弹润,常有新客忍不住问:“是不是汤里加了什么?”曹九子总是笑着摆手:“就是新鲜鱼头配现做的鱼丸,火候足,汤自然就白了。”
这碗看似平常的汤,背后是曹九子四十年的坚守。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走进厨房,从学徒做起,渐渐爱上了这一行。十二年前,他和妻子在鱼头街开了这家小店。

每天清早,曹九子准时出现在市场,亲手挑鱼选料,从处理鱼肉到手工捶打,全部亲自操刀。他的鱼丸不掺杂质,全凭鲜鱼质地和反复捶打的劲道,入口弹牙、清香满口。

走进餐馆厨房,总能看到曹九子忙碌的身影:揉鱼泥、挤丸子、守汤头,动作一气呵成。妻子汪玉兰在外照应客人,夫妻搭档,小店洋溢着踏实温暖的烟火气。
为守好这传统味道,曹九子早些年专门考取了厨师等级证书。从选材、剔刺、剁茸到摔打成型,他坚持道道工序亲手完成。这样做出的鱼丸干净、滑嫩、Q弹,成了许多“老饕”专程而来的理由。

而这口味道,也早已不限于鱼头街。每到年关,曹九子就格外忙碌。老客早早来电订鱼丸,有的是自家吃,有的是寄给外地的子女亲朋。“天没亮就开始做,订单接不完。”曹九子说,甚至有客人将鱼丸带去国外。
“常听人说‘有鄂州人的地方,就有鄂州鱼丸’。”曹九子语气朴实,“我不敢讲我的鱼丸能代表鄂州,但要是能让在外打拼的老乡尝到一口家乡味,我就很知足了。”
一碗汤,一勺丸
从鱼头街的灶头升起
带着鄂州的温度与鲜香
悄悄飘向更远的地方


出品 |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
鄂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 周仪
摄影 | 邵宇奇
编辑 | 梁怡青
编审 | 严琳
主编 | 郑博
值班编委 | 肖国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悄悄说,鱼头街有家鄂州人私藏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