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后才发现:亲手带大的孙辈,无论孙子还是外孙,都有5个共性
65岁退休带孙子之后才明白,孙辈不分内外,身上就有这五种“家里人”味道老张家今年正好到65岁,跟隔壁老赵家比起来,带孙子的岁月真不算短。
其实,小孙子和外孙女都带过,时间一算,差不多十来年打底。
早晨六点半,厨房里热气腾腾,烧的是小米粥,案板上一小撮香葱,手边搁着小孩吃剩的玉米棒子,桌子上永远有一碗切好的苹果。
小孙子进门不说话,先给奶奶端一杯水。
外孙女放学回家,天气有点冷,憋着嘴巴说“奶奶,给我披一件衣裳”,转头自个儿又给姥姥拿了个热水袋。
就是说,这细致劲,真不是一天两天养出来的。
有时候你说不准哦,带出来的孙子外孙,打小就是那种不怕麻烦的性格。
家里只要有啥小事儿,擦桌子、洗杯子,谁叫一声马上就到场。
去年腊月二十八,家里杀猪,邻居孩子都躲着,老张家小孙子一边帮忙端肉一边问“奶,猪腿要先腌么?”那种热心,谁看了不想多夸两句。
反正,说到底,孩子是不是懂事,带出来的差得很远。
再说亲缘,家里照片都堆厚了。
每逢过节,老张翻相册,小孙子一边看一边问“这是哪年拍的啊?”听老一辈那点陈年事儿,这些孩子就跟吃糍粑似的,越嚼越香。
有一回看老照片,外孙女还哭了鼻子,“姥爷怎么年轻时候这么帅?”其实,这份记挂,家里人都能懂,离家再远,心里头总有根线牵着。
说起误会,去年冬天,老张摔了一跤,全家都慌了。
孙子和外孙轮流守夜,可偏偏有亲戚跑来说他们就是“图个假孝顺”,结果那晚小孙子气得饭都没吃,外孙女去院子里哭了一场。
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说不定以后还会再遇见。
家里孩子有时候懂事得让人心软,有时候又闹情绪,换言之,就是家里那点事,谁都说不准。
有时候老张坐在家门口,外孙女靠在腿边,小孙子在院子里踢球,天黑了屋里透出灯光,厨房还有点余热,孙辈们围着暖炉说笑。
谁能说这不是最踏实的生活?
村里人总说,带孩子能不能带出人样,还是得看家风和心思。
反正,自己带过的孙辈,身上总会多多少少有点你的影子,在外头再折腾也跑不掉。
不晓得你们家是不是也这样,反正看着他们,我是真心觉得暖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