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味悠长——手艺传承非遗 又记三河宜宾肉饼
作者:王春良 高恒在河北三河,宜宾饭店的非遗肉饼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张承载着地方文化与技艺传承的金色名片。从精选食材到手工制作,从匠心坚守到非遗认证,这块肉饼的背后,是几代人对传统味道的执着守护。
一、匠心手作:非遗肉饼的工艺密码
宜宾饭店的肉饼制作是一门“手上功夫”。面团需经历三次揉醒、两次抹油,直至筋道透亮;肉馅精选猪前腿与牛腩的黄金配比,佐以十余种秘制香料,顺时针搅打上劲。烙制时,老师傅凭借经验掌控火候,面饼在铁板上反复翻烙,直至外皮酥脆起层、内里汁水充盈。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世代相传的技艺精髓,让人一口咬下,便能感受到“酥、香、鲜、润”的层次交融。
二、严选真材:从源头把住品质关
“好饼源于好料”,这是宜宾饭店坚守百年的信条。面粉选用河北本地优质高筋麦,肉源与定点牧场合作,每日新鲜直供,确保肉质紧实无腥。就连辅料中的葱姜香料,也坚持手工切配,保留原始风味。这种对食材的极致挑剔,让肉饼的每一口都充满地道而纯粹的北方烟火气。
三、非遗新传:当肉饼遇见艺术
2023年,宜宾饭店肉饼制作技艺正式列入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它的传承故事,因跨界助力更显生动一今年10月31日,三河著名民乐演奏家陈晓青携手评剧票友李连胜,以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饼香韵长》,用悠扬的民乐与铿锵的评剧唱腔,为非遗肉饼注入艺术灵魂。这场融合美食与文化的创意展演,不仅让传统技艺“活”了起来,更吸引年轻一代关注地方非遗,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一块肉饼,百年匠心。宜宾饭店用温度守护技艺,用诚意传递味道,而艺术家们的创新演绎,则让这份非遗记忆跨越餐桌,成为三河人心中共同的文化印记。正如陈晓青所言:“非遗不该锁在橱窗里,而应飘香在街头巷尾,回响在每一段贴近生活的旋律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