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有山水 风味促共富,走进龙吟阁的地方食材探寻之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骏在杭州黄龙饭店,龙吟阁中餐厅从不止步于呈现美味,更以“食材探寻者”的姿态,深入浙江的山野河湖、村村落落,发掘那些藏于乡野、饱含风土与匠心的地方食材。每一份食材的背后,都是一段跨越山水的寻觅之旅,更是一场连接城乡、传承文化的温情实践。
龙吟阁
踏遍山水
只为一口地道风物
龙吟阁的寻味之路,从来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执着。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天台山“小狗牛”,团队驱车南下,转入盘山公路,历时45天踏遍天台县所有乡镇村落,才在灵溪乡的小村落里,见到了这毛色微黄、体型仅及普通黄牛一半的山地牛。
小狗牛 受访者供图
而永嘉碧油坑村的蒲瓜被,需要团队开两天车、爬两小时山,在海拔700多米的山岭上,才能见到村民晾晒的传统风味。
蒲瓜被 受访者供图
从绍兴坡塘村家家户户晾晒的笋干菜,到杭州西南100公里建德的上品莼菜,从嘉兴沈荡镇历经500天晾晒的非遗白酱油,到丽水景宁高山深处的“冷水茭白”,龙吟阁的餐饮团队常年穿梭于乡野山林、河畔田埂。他们凌晨两点出发赶采莼菜,顶着山间晨雾对接茭白农户,在旧酒厂的地下酒窖偶遇酱油传承人,用脚步丈量浙江的山水肌理,只为将最本真的地方风味带回餐桌。
匠心烹饪
让食材本味重生
对龙吟阁而言,寻得好食材只是起点,如何让地方食材的本味在现代烹饪中绽放,才是真正的考验。主厨团队始终秉持“不求繁复,只求真味”的理念,以克制的匠心激活食材的原生魅力。
处理天台山小狗牛,他们采用广式罐焖低温慢炖三四个小时,让肉质软糯却不碎散,留住山地牛特有的筋道与香气;面对永嘉蒲瓜被,团队发现其天然的吸鲜特质,将其与松叶蟹同蒸,让山海风味在蒸汽中交融;坡塘村的笋干菜,以赤肉为汤底慢炖至 “嫩而不烂”,搭配鱼唇凸显清香本味;500天陈酿的沈荡白酱油,仅以葱油、姜末稍作勾兑,便能引出白斩鸡的清甜。就连景宁的冷水茭白,也坚持手工撕条而非刀切,经冰镇静置后搭配5G火腿与鱼子酱,让脆嫩与鲜香层层递进。
冷水茭白 受访者供图
味连城乡
共富与传承同行
龙吟阁的食材探寻,从来都不止于味觉的追求,更承载着带动乡村发展、传承传统文脉的责任。与坡塘村的长期合作,让原本销路难寻的手工笋干菜走进五星级餐厅,村民收益大增,自发成立合作社,村口晾晒棚挂上了“黄龙饭店合作基地”的木牌;与天台县政府签订战略协议,定向认购50头小狗牛,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可为当地增收三十万元。
同时,这些被重新发掘的地方食材,让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重获生机。永嘉蒲瓜被、沈荡白酱油等非遗风物,通过龙吟阁的餐桌被更多人知晓,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乡村文化的兴趣;而莼菜所承载的 “莼鲈之思”,笋干菜凝结的农家匠心,更让每一道菜都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载体。
莼菜 受访者供图
从乡野到餐桌,龙吟阁以食材为桥,连接起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每一次寻觅都藏着对土地的敬畏,每一道菜品都饱含对匠心的尊重,每一次品尝都见证着共富的力量。这条山水寻味之路,不仅让浙江的地方风味焕发新生,更让美食成为承载情感、传递价值的纽带,在唇齿留香间,诉说着山海相依、城乡共荣的美好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