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冷,好吃的铜锅涮肉就开锅了!
老北京铜火锅涮肉是以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为核心调料的传统涮肉菜品,属京味火锅代表。传说起源于元朝忽必烈行军时的急智烹饪法;清朝乾隆时期盛行,史料记载其曾设“涮锅千叟宴”摆千余铜锅。
只要天气一冷,人总会特别想吃那些热气腾腾的食物,而老北京铜锅涮肉一定是这时候的不二之选。冒着热气的铜锅,周围各种不同的肉和其它食材,还有喷香的蘸料,天凉了,铜锅涮肉赶紧吃起来!
铜锅涮肉用的大肚子铜锅,高底座、圆柱烟囱结构,炭火置于烟囱内,导热快且受热均匀。炭火作为铜锅的最好搭档,放一锅一般能烧两个小时左右,它自带的这股子热乎劲儿能最快地把羊肉烫熟且保证其鲜嫩的口感。
极致简约的汤底:“铜锅一盏、清水一碗、姜葱两三”,仅清水中加葱姜、枸杞、海米提鲜来做锅底,拒绝复杂的调料,以此凸显出羊肉的本味。
羊肉标准: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或甘肃滩羊,取上脑、大三岔、黄瓜条等40%精华部位,这样的羊肉肥瘦均匀,口感绵柔,最适宜涮着吃。手切鲜羊肉需“立盘不倒”,无血水渗出,这样才足以见得肉的新鲜。
切羊肉的刀工美学:铜锅涮肉最大的特点,就是涮起来分秒必争。特别是羊肉,不能离开筷子,涮两下,肉稍稍变色就得拿出来。如果觉得没煮熟,那一定是肉片切得太厚了。所以铜锅涮肉对切肉刀工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要达到“薄如纸、软如棉、齐如线、美如花”的境界才算是极致吧。
麻酱的艺术:吃铜锅涮肉,一定少不了的灵魂:一碗麻酱蘸料。每家店都有自己的麻酱调配秘诀,比如将芝麻酱与花生酱按8:2混合(称“二八酱”),再加上腐乳汁、韭菜花,最后再来上点睛之笔的现炸辣椒油,瞬间便是香气四溢。
将盘子里切的整齐好看,薄如纸张的羊肉夹入沸腾着的底汤里马上一涮,夹出,然后再放入香浓的芝麻酱料碗里一蘸,那包裹着满满的芝麻酱的羊肉,实在是香得人直咽口水。将蘸满芝麻酱的羊肉一筷子,塞进嘴里,满满的都是幸福快乐的味道。
必点组合:琥珀色的糖蒜,吃起来酸甜脆爽;冻豆腐,超级吸汤汁;还有粉丝、大白菜。
涮煮顺序:羊尾油润锅 → 涮肉(8–10秒变色即食) → 百叶/毛肚(5秒保脆) → 蔬菜豆腐 → 芝麻烧饼收尾。
看着切得飞薄的羊肉片在锅里欢快地翻滚着,瘦肉嫩,肥肉润,咕嘟咕嘟地冒着勾魂的香气,真是秋冬季冷天时候最惬意的时刻了。
通红的炭火,滚沸的清汤,红白相间的手切羊肉。一涮即熟的手切薄羊肉,瘦肉不柴,肥肉不腻,夹进碗里狠狠地裹上一层芝麻酱,吃进嘴里,满嘴都是鲜嫩、香滑的美妙感觉。酱香裹着肉香,那滋味,真是吃得一口一口停不下来。吃饱了,那心满意足的感觉,就好像将温暖都被吞下肚了。
老北京铜锅涮肉不仅是美食,更承载着围炉社交的温度,铜锅咕嘟声与麻酱香气交织在一起,真就是铜锅炭火映红墙,清水一盏涮春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