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1 11:00

第三届遵义酱酒节观察丨白酒+文旅:酿造美好生活的新打开方式​


10月28日下午,“赤水河谷九月九・第三届遵义酱酒节”在衡昌烧坊酒庄正式拉开帷幕,当我们站在现场,看着满院飘香的酒坛、穿梭其间的游客,还有舞台上“酿造美好生活”的主题标语,突然意识到:白酒行业正在悄悄发生一场变革——从单纯“卖酒”,转向“卖一种有温度的生活方式”,而这场变革的核心钥匙,就是“酒文旅融合”。
其实在开幕式之前,酒庄名人堂・封坛库举办的“酒文旅融合・酿造美好生活”对话会,已经把这场变革的逻辑讲得很透彻。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提到的几个关键词,比如消费场景、情绪价值、品牌种草,每一个都戳中了当下白酒行业的痛点与机遇。今天,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的记者就想和大家好好聊聊,“白酒+文旅”到底如何构建生活体验,又能为行业带来什么新可能。
先搞懂:酒文旅的产业逻辑,藏着消费升级的密码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现在突然强调酒文旅?其实不是突然,而是消费需求变了。秦书尧说“酒文旅首先是一个消费场景”,这句话我特别认同。以前我们买酒,可能是在超市货架前挑,在电商平台上点下单,整个过程冷冰冰的,没有情感连接。但酒文旅不一样,它把消费场景搬到了酒庄里、酒文化博物馆里、酿酒的车间里。

你想想,当你走进衡昌烧坊的酿酒车间,看到工人师傅们踩着酒糟、挥舞着木铲,空气中弥漫着发酵的粮食香;当你在封坛库亲手写下自己的名字,把一坛酒封存在地窖里,约定几年后和家人朋友一起开启;当你在酒庄的酒文化长廊里,听讲解员说百年前的酿酒故事——这种场景下的消费,早就不是“买一瓶酒”那么简单了,而是买一段记忆、一种体验、一份情感寄托。
在旅游经济追求“有生命、有温度”的当下,酒文旅的消费带动力特别强。现在的游客,早就不满足于“打卡式旅游”了,不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就走,而是想深入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酒作为很多地方的文化符号,比如遵义的酱酒、四川的浓香酒、山西的清香酒,天然就带着“特色文旅”的基因。就像这次遵义酱酒节,不仅吸引了本地游客,还有很多从外地专门赶来的人,他们来这里不仅是为了喝酒,更是为了感受酱酒文化,这种“文化+体验”的模式,让酒文旅成了旅游市场的“新爆款”。
再看清:酒文旅的目标群体,正在向年轻人倾斜
说到酒文旅,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中老年人喜欢的事”,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年轻消费者正在成为酒文旅的主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携程、美团、小红书上,“工业研学”的搜索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而很多酒庄的工业研学项目,吸引的正是95后、00后。

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因为酒文旅能给他们带来“三种美”:记忆之美、秩序之美、机械之美。记忆之美,是当他们看到传统酿酒工艺时,会联想到课本里讲的古代手工业,会觉得“原来老祖宗的智慧这么有意思”;秩序之美,是酿酒过程中精准的温度控制、时间把控,比如发酵要多少天、蒸馏要多少度,这种“按规律做事”的严谨,很对年轻人的口味;机械之美,是现代化酿酒设备与传统工艺的结合,比如智能储酒罐、自动化灌装线,让他们看到“老行业也有新科技”。
更重要的是,酒文旅能给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他们需要找到能让自己放松、能产生情感共鸣的事物。而酒庄里的自然生态——比如赤水河谷的青山绿水,酿酒用的纯天然粮食,还有那些封存了几十年的老坛酒,都带着“慢生活”的质感。当年轻人在酒庄里放下手机,跟着师傅学酿酒、品美酒,那种放松和愉悦,就是情绪价值的体现。秦书尧说“情绪价值给得越多,品牌种草效果越好”,确实如此,年轻人在体验中对品牌产生好感,以后自然会成为消费者。
最后思考:酒文旅的产品创新,要打破“同质化”
其实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酒文旅,但有些做得好,有些却没人气,关键问题就在于“产品创新”。如果每个酒庄都是“看车间、品美酒、买酒回家”的流程,游客很快就会审美疲劳。真正好的酒文旅产品,应该是“量身定制”的,要结合自己的品牌特色和文化基因,做出别人没有的东西。
比如有些酒庄,可以围绕“百年酱酒历史”做文章,推出“封坛传承”项目,让游客把酒封存在家族专属的坛位里,每年来酒庄参加“开坛仪式”,把酿酒变成一种家族记忆的传承;再比如有些酒庄,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搞“酱酒+徒步”活动,让游客沿着赤水河谷徒步,累了就到酒庄休息,喝杯热酒,感受“酒在景中,景在酒里”的体验;还有的酒庄可以做“工业研学+文创”,让年轻人在体验酿酒后,自己设计酒瓶、酒标,把“自己参与制作的酒”带回家,这种“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比单纯买一瓶酒更有意义。

而且酒文旅不能只局限在“酒庄内部”,还要和“酒旅、文旅、体旅”深度融合。比如本届酱酒节集酒文化、旅游体验、产业交流于一体,以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联动沿线酒企、酒庄、景区、街区,构建起“全域联动、全域参与”的活动格局,精心打造“酱酒+历史文化”“酱酒+风味美食”“酱酒+当代艺术”“酱酒+品质度假”等多元体验场景,将多维度呈现遵义酱酒的独特魅力、产业活力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的实践成果。
当我们聊酒文旅的时候,其实聊的不只是“卖酒”,而是“如何让白酒融入生活”。中国白酒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不应该只是摆在货架上的商品,更应该是一种能传递情感、承载文化的生活符号。而酒文旅,就是把这种符号变成“可体验、可感知、可记忆”的生活方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颖 徐春燕
编辑 蒋洪飞
二审 孟锦群
三审 潘树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届遵义酱酒节观察丨白酒+文旅:酿造美好生活的新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