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蛋”无菌吗?“无菌蛋”可生食吗?解读来了
逛超市时,货架上贴着 “安全无菌、可放心生食” 标签的鸡蛋越来越常见。它们价格比普通鸡蛋高出一倍多,却总能吸引不少追求健康的消费者。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号称 “无菌” 的鸡蛋,真的一点细菌都没有吗?那些标着 “可生食” 的鸡蛋,又和 “无菌蛋” 有什么区别?一、“无菌蛋” 的说法,其实并不严谨
商家口中的 “无菌蛋”,总让人觉得蛋壳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没有任何细菌。实际上,这类鸡蛋确实经过了特殊处理,比如用巴氏杀菌技术消灭蛋内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这也是它敢宣称 “安全” 的底气。
但从科学角度看,“无菌” 就是个无法实现的目标。鸡蛋从养殖场到超市货架,要经过收集、清洗、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哪怕出厂时细菌被控制到极低水平,在后续的贮运和销售中,也可能接触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更关键的是,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里,根本没有 “无菌蛋” 这个概念,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误导性。
简单来说,所谓的 “无菌蛋” 顶多算是 “致病菌含量极低的鸡蛋”,但绝对不是真的 “无菌”,大家千万别被宣传语绕进去。
二、别搞混了!“无菌蛋”≠“可生食鸡蛋”
很多人以为 “无菌蛋” 就是 “可生食鸡蛋”,其实两者差得远。“可生食鸡蛋” 是个更综合的概念,不只是靠最后一步杀菌,而是从源头就开始把控。
根据我国 2021 年实施的《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这类鸡蛋对养殖环节要求极高:鸡群的饮水、饲料要经过严格检测,养殖环境得定期消毒,甚至鸡的品种都有讲究。到了初加工环节,还要检测鸡蛋的理化指标、农兽药残留,连微生物和致病菌的限量都卡得很严。而且它有个关键要求 —— 可生食期只有 15 天,超过这个时间,就必须煮熟了吃。
反观 “无菌蛋”,大多只强调了杀菌环节,对养殖、储运等前期过程没有明确规范。打个比方,“可生食鸡蛋” 是全程严格管控的 “优等生”,而 “无菌蛋” 可能只是最后突击补习的 “临时考生”,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都差了一截。
三、生吃鸡蛋真的安全吗?这几类人千万别试
日式料理里的生鸡蛋拌饭、寿喜锅蘸蛋液,让不少人迷上了生食鸡蛋的鲜嫩口感。但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生食鸡蛋的风险可不小。
生鸡蛋里的蛋白质很难被人体充分消化吸收,还可能引发过敏。更危险的是微生物污染,即便 “可生食鸡蛋” 能把沙门氏菌风险降到最低,也不能完全排除。而煮熟的鸡蛋,不管是煎蛋、炒蛋还是白煮蛋,高温能彻底杀死潜在的致病菌,吃起来更放心,也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尤其要提醒三类人:婴幼儿消化系统没发育完全,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孕妇肩负着胎儿的健康,这三类人群的身体都经不起半点风险,千万别尝试生食鸡蛋,哪怕是号称 “无菌” 或 “可生食” 的鸡蛋,也一定要彻底煮熟。
对于普通健康人来说,要是实在想试试生食鸡蛋,记得认准符合《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的产品,并且在生产日期 15 天内吃完,同时还要确认购买渠道的贮运条件是否达标。但最稳妥的选择,终究还是全熟鸡蛋。
说到底,鸡蛋本身是营养丰富的好食材,但没必要为了 “无菌”“可生食” 这些噱头花冤枉钱。买普通鸡蛋,回家彻底煮熟,既能吃到营养,又能避开风险,才是最实在的做法。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