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30万个饭团!
【来源:无锡滨湖发布】从1995年水秀新村路口的一辆小推车,到如今遍布无锡的11家门店。
从街坊邻里口口相传的“老味道”,到获得江苏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
无锡市“锡食名坊”的招牌,凌蓓蓓用30年的坚守,把那一口粢饭团做成了承载整座城市记忆的舌尖符号。
第八期《逐梦而行》,让我们与凌阿姨一起,回顾从深夜蹬三轮车出摊,稳扎稳打开出属于自己的小店,最终成为无锡人舌尖记忆坐标的逐梦之旅。
一口糯叽叽饭团 串起30年光阴
“凌阿姨,还是老样子,加个咸蛋黄!”清晨的门店里,熟客的招呼声此起彼伏。
“好嘞,马上就好!”凌蓓蓓动作麻利又熟练地铺开蒸得软糯的血糯米,铺上酥脆的油条、喷香的花生酥,卷起、压实,一个圆滚滚的粢饭团便递到了顾客手中。
30年舌尖老味道成为动人的“晨光闹钟”。当年背着书包的学生,如今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排队;曾经骑着自行车上班的青年,现在开着车绕路来买;还有搬去外地的老街坊,特意坐半小时高铁回来,就为尝一口“当年的那股扎实劲”。
全年无休 她的梦想开出繁花
很少有人知道,这门红火的生意,起点是凌蓓蓓人生的低谷。
当年,下岗失业的她没了生活来源,靠着为数不多的存款和小姐妹资助,在水秀新村路口支起了小推车。此后,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狂风暴雨,她一年365天无休。半夜十二点开始准备,凌晨四点半蹬着三轮车出摊,就连大年初一,也有老客等着她的饭团。
“全靠大家帮衬,我这辈子都记着这份情。”如今,凌蓓蓓的儿子接过了接力棒,注册商标、开连锁店、上小程序、做外卖团购……年轻的思路让老味道焕发新生,但那份对品质的坚守丝毫未变。曾经朴素的梦想,开出了一片动人繁花。
加油坚持下去 成为别人的精神锚点
“加油!坚持下去!”这是凌阿姨一路逐梦的深刻体会,也是她想与每一位滨湖逐梦人共勉的话。
为了留住老味道,凌蓓蓓和儿子做过不少“笨功夫”。曾经的蜂窝煤炉换成了环保电蒸炉,他们反复调试火力,只为还原当年用煤炉时那恰到好处的温度。
30年岁月流转,街头的早餐摊换了又换,凌阿姨的粢饭团始终站在那里。它不仅是一口果腹的早餐,更是无数人记忆里的锚点。
晨光正好,如果你路过滨湖的街头,不妨停下来尝一尝凌阿姨的粢饭团,在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或许能尝到属于这座城市最踏实的幸福、最朴素的梦想。
齿间糯米的韧,是乡愁的柔软,饱满丰沛的香,是岁月的温情。
策划:无锡市滨湖区融媒体中心
素材:河埒街道、无锡人社
编辑:长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