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汤色深但没味道,是怎么回事?是买到假红茶了吗?
1、
有茶友来诉苦。
说起买了一款红茶,颜色很深,泡出来的汤很红,但喝起来却基本没什么滋味。
她很苦恼,问这是为什么。
看了这款“事故红茶”的图片,吓了一跳,那汤水橙红,红艳艳的,几乎要到红酒的“红度”了。
瞬间就理解了茶友的困惑。
正常情况下,汤色如此红艳的红茶,应该是极有味道的。
毕竟,汤水中的茶红素已经这样多了,那相应的,汤水中的滋味也应该很多才对。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茶红素如此之多如此之浓的茶汤,滋味却是极淡极淡极淡的,几乎没多少茶味。
是以茶友困惑莫名,百思不得其解。
汤色与滋味的关系,为何如此这般的大相径庭?
明明颜色看起来非常好看,”非常红茶“的茶汤,滋味为何却一点都不”红茶“?
想来还比较信任村姑陈。
故而,在遍问身边的朋友仍旧找不到答案的情况下,来求助了我。
2、
其实,一听明白茶友的疑问,村姑陈就知道了答案。
这款事故红茶的汤色为何这样红,是因为,发酵得十分重,十分重,十分重。
正常情况下,如果它执行的是红碎茶的加工标准,或者是小种红茶的加工标准,那发酵程度会达到60-80%这个幅度空间。
发酵出来的茶汤,就呈现出橙黄色、深琥珀色这些属于橙、咖色系的颜色。
而如果这款红茶是下雨天采摘的雨水青,或者加工的时候有意要加重发酵——发酵程度超过标准,那大抵就会发酵到80-90%这个程度,做出深红色,砖红色,橙红色等等偏红色系的茶汤。
总结一下就是,正常发酵的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呈现出橙黄系的茶汤;发酵更重发酵超标的红茶,呈现出橙红色系的茶汤。
这款事故红茶,冲泡出来的汤色红艳,当属于发酵程度超标的这一种。
也就是,过度发酵了。
在生产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它被人为加重了发酵程度,把更多的茶红素茶褐素给发酵出来了。
制茶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3、
一款茶叶,汤水中为什么没有滋味呢?
或者说,汤水中的滋味为什么几乎等于没有呢?
因为,茶青本身内含物质就几乎没有。
原来没有,加工之后,自然更加没有;原来极少,加工之后自然更加少了。
有一种茶园,是很年轻的。
大约就是近三四五年前才开始种下来的。
是在茶叶红火之后才开辟出来的。
它们的特点就是,茶树树龄短,树干小,维管束细,向上输送养分的管道狭窄,茶青叶片当中的内含物质不多,比普通的熟龄的茶树的青叶细胞中的养分更加要少得多。
这种茶树,制作成成品红茶之后,冲泡出来的汤水,滋味就十分单薄,寡淡,几乎略等于没有。
还有一种茶园,是很缺养分的。
虽然也种了十几二十来年了,不算是新茶树了,但它的主人却极为贪心,年年茶季结束之后,都给它“剃个头”——把茶树修剪得短短的,只留下个树桩。
这树桩到了夏天就会狂发狂长,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更加长势喜人,发芽无数,生嫩叶无数。
但由于所有的枝条都是新生的,枝条数量极多,遂无法满足这么多嫩梢的生长发育需求;管道极细,亦无法输送太多的养分到芽叶当中去,便使得这种年年修剪剃头的茶树,采下来的茶青,内含物质大多奇缺。
年年春天一大堆的嫩芽争抢一枝树干的养分,能不缺么?
一大桌子人分一锅粥,能吃饱么?
这种茶青做成红茶之后,当然是没什么滋味的。
4、
当然,主人自是知道自己的茶园是内质匮乏的,泡出来的茶是滋味淡薄的。
是以,才会给这些茶化个妆,让它看起来好看一点,卖起来好卖一点。
怎么画呢?
加重发酵啊。
发酵出红汤,橙红汤——这种汤色,正常人是不会认为它内质单薄几乎毫无滋味的。
再加了这种红茶特别便宜,自然就被人爽快地买回家去了。
否则,如果颜色都不够“红茶”了,哪还会有人买它?
这种颜色好看的红茶,收货后,即使被发现滋味寡淡,茶友们也不会往坏处想,毕竟这颜色是可以唬住人的。
一般人哪会想到,颜色这般符合红茶外观的汤水里,会寡淡到没有滋味呢?
就像你看到一个浓眉大眼的人,第一反应也不会想到他会是个坏人吧。
有了汤色红艳这个障眼法,这些内质匮乏的红茶,便有了极好的销路,飞入寻常百姓家去了。
至于喝起来不好喝?
那也许是茶友们不会冲泡吧。
基于汤色的保驾护航,谁会想到它的会有品质上的污点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