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认证的“鲜界顶流”,来了!
【来源:宜兴发布】寒露以后
松针纷纷而落
在宜兴南部的湖㳇的山区
茂密的松林中
一位“山野精灵”闻讯赶来
因其出没于鸿雁南迁之时
故名 雁来蕈
CCTV-10科教频道
播出的《探索发现》——
《家乡至味2024》第七集
就向全国观众推介了
宜兴特有的美食风物
雁来蕈
下了一夜的秋雨,人们便知道,采摘雁来蕈的时候到了。雁来蕈通体呈灰褐色,与松针相近,掩身其下,完美隐没于松林间。高品质的蕈子,更是只能在大山深处觅得。古往今来与菌相遇,往往需要经验与运气的默契配合,即使是熟悉森林的山民,落空也是常有的事。
雁来蕈表面呈现形似霉迹的铜绿色斑点,正是这令人生畏的外表,让它迟迟未登上中国人的餐桌,多年以前,也许是某个秋雨后的清晨,一位独具慧眼的村民决定将其入菜,从此,人们嗜蕈的味蕾被彻底打开。
雁来蕈只能生长在没有污染,远离农药的山林,优越的自身条件,让它成为小虫们青睐的天然寄居所,因此,蕈子烹饪前必须剔除根部,加盐浸泡,析出杂质。
一期一会
这曾被东坡先生评为“绝佳”
堪称娇贵的“菌中王子”的蕈子
终于又在此时
如期而至
据说宜兴人食用雁来蕈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了。别看雁来蕈长得不起眼,却有着自己的生长原则,环境要阴凉干净,土要松软,又有厚厚的松针堆积,至今不能人工栽培,如此,显得每年吃一次的机会显得尤为珍贵。
雁来蕈怎么吃?
宜兴人深谙此道
雁来蕈张公豆腐
鲜美过人的雁来蕈
配上香嫩疏松的张公豆腐
用砂锅炖上个把小时
直到豆腐吸满了蕈菇的汤汁
一口下去汁水四溢
别提有多下饭了
雁来蕈素面
精选的雁来蕈经过炒制煨煮
口感柔韧,带着山林和松针的清香
又吃满了油润润的汤汁
嚼起来滑爽不失劲道
又略带一丝丝的甜津
配一大口劲道爽滑的面条
吃得人直点头
雁来蕈酱
雁来蕈保鲜的极限是三天
为了留住这口至鲜
人们习惯将其熬制成酱
嫩姜与蕈同炒
淋上酱油,文火熬制十几分钟
蕈子汁水逐渐析出
待汤汁浓稠
看似平平无奇的一盘乌红小酱
凝结了蕈的清新
甚至还带着肉的鲜美
令人回味
◎毛豆子雁来蕈
◎雁来蕈蜂窝豆腐
◎雁来蕈大包
雁来蕈美味也珍稀
赏味期稍纵即逝
趁着秋高气爽,美景上新
赶紧来宜兴吃一口
感受一下什么叫“鲜掉眉毛”
来源: 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微信公众号 文旅阳羡 微信公众号
制作:君庆 费欣
责任编辑:秦洁 何洁蕾
值班编委:贾俊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