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6 14:04

争议中的“及时雨”:邱贻可的正定24小时

10月25日午后,邱贻可的身影出现在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这个时间点引发了一场无声的争议——比其他省队教练晚了整整半个月。争议中的“及时雨”:邱贻可的正定24小时。

他推着行李箱直接走进训练馆,孙颖莎正在加练反手衔接。看到教练,她擦了擦汗,继续投入训练。这是他们亚锦赛后的首次汇合,距离全运会开幕只剩不到两周。
在印度,邱贻可因为健康原因缺席了日本公开赛,引发“离队”猜测。但师徒二人在瑞典赛的捧杯合照已经回应了一切。这次迟到的汇合,更像是对传言最有力的回击。
训练场上,邱贻可延续着他的“即时复盘”法。亚锦赛对阵日本选手的每一个关键球,都被反复拆解分析。梁靖崑在隔壁球台加练力量,他的空间感适应训练需要教练的特别关注。

场下的邱贻可换了一种角色。整理装备、递送补给,这些琐事他做得自然而然。在印度让出泡面的细节被媒体捕捉,训练中模仿孙颖莎走路姿势的片段在社交平台流传。这些轻松互动,构成了他独特的“软关怀”执教哲学。
争议并未远离。部分网友质疑他的行程过于高调,VLOG发布被解读为“营销带货”。支持者则翻出他的行程表——亚锦赛结束仅十天,这种周转节奏在职业体育中实属正常。
更深层的质疑关乎资源分配。“80%精力培养新人”的说法被误读,实际上孙颖莎依然拥有专属团队支持。女队梯队建设需要教练投入更多精力,这与保障顶尖选手并不矛盾。

全运会的挑战迫在眉睫。孙颖莎专注单打和团体,放弃了混双项目。这意味着她要直面更强大的单打对手,马龙、樊振东都在名单之列。梁靖崑需要克服亚锦赛暴露的问题,在力量与稳定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邱贻可的加入,为这支队伍带来了技术和心理的双重支持。他的“硬实力+软关怀”模式,正在接受最严峻的考验。当被问及是否会陪伴弟子征战2028年奥运会时,他的回答简短而坚定:“我争取。”

夜幕降临,训练馆的灯光依然明亮。邱贻可和弟子们还在为某个技术细节反复打磨。争议的声音在馆外回荡,但在这里,只有球拍击球的声音声声入耳。
这场迟到的汇合,或许正是最恰当的时机。在全运会这个国内最残酷的赛场,师徒三人要用成绩回应所有质疑。球不落地,永不放弃——这不仅是运动员的信念,也是教练员的承诺。
当十一月的大幕拉开,正定基地的每一个夜晚,都将化作赛场上的每一分拼搏。在那里,所有的争议都会找到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争议中的“及时雨”:邱贻可的正定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