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2 15:08

谁懂啊!遵义这碗粉,吃货为它开启“奔赴模式”

在遵义新蒲新区的虾子镇,有一条街,因辣椒而出名。街道两旁,是一家挨着一家的羊肉粉店,店里店外,也摆满了各式辣椒制品。从各地赶来的人,往往吃完一碗热腾腾的羊肉粉,还要顺手带上几瓶辣椒酱、几包干辣椒,才算不虚此行。







“虾子”是遵义的一个小镇。地方不大,却聚集了十几家羊肉粉店,家家味道扎实。时间久了,“虾子”两个字,渐渐成了一个招牌——提到它,大家就想到那一碗鲜香热辣的羊肉粉。

在遵义人心里,虾子羊肉粉总是占着一个特别的位置。它不张扬,却让人念想。

辣椒,是贵州人饮食中离不开的东西。康熙六十年(1721年)编成的《思州府志》里就有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这大概是中国关于食用辣椒最早的记载之一。辣椒虽从外传入,却早早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日常。

走进一家羊肉粉店,总能看见老板麻利的动作:一碗碗米粉早已分装好,客人一点,就抄起一碗,将米粉倒进滚沸的羊肉汤里烫熟。原汤烫粉,米香混着羊肉的鲜气,一口接一口,吃得人停不下来。



“我从小就爱吃粉,尤其是羊肉粉。觉得羊肉和米粉是绝配,天天吃都不腻。”食客王芬月这么说。

一碗地道的虾子羊肉粉,羊肉通常选用本地的麻羊。这种羊肉膻味轻,肉质紧实,味道鲜美。

“我们的羊都是本地麻羊,每天现杀送来。只有新鲜的肉,才能炖出最鲜的汤。”虾子芳鲜羊肉粉的老板饶方吉是本地人,在遵义城区开了十多年店,生意一直很好。如今年纪大了,他回到家乡继续做粉。现在,他家每天能卖出三百多碗。

新蒲新区的交通越来越方便,机场、高铁、高速,人来人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让各地的饮食文化在这里交汇。虾子羊肉粉,被更多省内外游客认识和喜爱。不少外地人一到新蒲,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家老店,吃一碗地道的羊肉粉。



据播州《杨氏家谱》记载,早在清康熙年间,羊肉粉就已经是虾子一带的特色小吃了。新鲜羊肉配爽滑米粉,浇上羊肉汤,加调料,最后不能少的是虾子辣椒。羊肉肥瘦适中,米粉入口即化,汤头香而不腻,老少皆宜。

这碗粉,像是连起了遵义人的味觉和记忆。不管走到哪儿,总会想起家乡那一口热腾腾的滋味。

走在虾子镇的街上,几步就是一家羊肉粉店:闵家、苟朝均……一到饭点,常见客人端着碗找座。

“这家店我吃了很多年,味道一直那么鲜、香。他们家的辣椒也好,有包装好的粉和辣椒卖,我经常买了寄给外地的亲戚朋友。”在苟朝均羊肉粉店,食客张丽丽这样说道。





“我是从重庆来旅游的,听说虾子羊肉粉出名,就从网上找到这家店。第一次尝试,确实不错,羊肉和汤特别鲜,粉的口感也很独特。”游客王勇强一边吃一边说。

虾子羊肉粉,到底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人为它驻足?

它不只是一碗“粉”。从辣椒的选用、米粉的制作,到羊肉的品质,都有它的讲究。也正因如此,它被列入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虾子羊肉粉的制作和吃法也有它的门道。新鲜羊肉剔骨,下锅煮熟,切成薄片备用;羊骨加料熬成汤底。客人点单,就把粉条装进小竹篓,在羊骨汤里烫热,铺几片羊肉,浇一勺红油,撒上香菜、葱花。爱吃辣的,自己加辣椒面;口重的,再加点盐;好酸味的,可以添醋。还有人喜欢配生蒜,剥两瓣就着粉吃,再搭一小碟泡萝卜,风味更足。

这一碗粉,不复杂,却扎实。它从地方小吃慢慢走进更多人的日常,靠的不是花样,是实在的滋味。
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胡维(见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懂啊!遵义这碗粉,吃货为它开启“奔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