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1 22:16

仁怀梦容汤圆:日售千个的老城烟火味

清晨五点半,仁怀市中枢街道的老巷还浸在朦胧晨色里,梦容汤圆店的暖黄灯光已刺破薄雾。老板娘赵孟容系上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将前一日浸泡透彻的本地糯米缓缓倒入石磨。随着磨盘吱呀转动,乳白的米浆顺着槽口缓缓流淌,带着新鲜谷物的清香,开启了这家二十年老店新一天的忙碌。


从当年走街串巷的流动小摊,到如今扎根老城的固定店面,这碗藏着仁怀人味觉记忆的汤圆,如今日均售出上千个,成为老城烟火气里最鲜明的印记。
“做吃食就得实打实,半点偷工减料都来不得。”赵孟容手上不停搓着糯米面团,语气里满是笃定。她的手艺源自母亲的亲传,二十年前推着小车叫卖时,就坚守“纯手工、无添加”的底线。店里的糯米经筛选、浸泡、研磨、沉淀等六道工序自制粉团,比市售糯米粉多了几分自然的韧劲。甜馅用当年收获的白芝麻与花生,小火慢炒至金黄后碾压成末,甜得醇厚不腻,每颗甜馅汤圆都要手工搓至乒乓球大小,确保皮薄馅足,煮好后浮在清汤里,恰似白玉藏珍;咸馅则包成饺子模样,包了油渣等馅料。


上午八点,店铺前已排了不少食客,热气与香气在巷口交织。“打小就吃这口,在外打工回来第一站准来这。”上班族张先生捧着刚出锅的汤圆,趁热咬下一口,汤汁瞬间在口中迸发。他说,这碗汤圆承载着自己的童年记忆,无论走多远,都是心底最牵挂的味道。除了本地常客,不少游客也循着口碑而来。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女士拿着手机对照攻略:“刷到网友说这是仁怀必吃小吃,特意绕路过来,果然没失望。”高峰期时,赵孟容和四名员工分工协作,搓团、煮制、盛碗、打包有条不紊。

为适应食客需求,店铺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汤圆粉、冰汤芯子、高粱糯汤圆等售卖,夏季还会供应手工冰粉等小吃。王梦容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尝到仁怀老城的烟火气。

二十年来,老巷里的店铺换了一批又一批,唯有梦容汤圆的味道始终未变。赵孟容见证了老城从石板路到柏油路的变迁,也守护着一代代仁怀人的味觉记忆。
暮色降临,店铺的灯光依旧明亮。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上桌,食客们的欢声笑语在巷间回荡。这碗承载着匠心与传承的小吃,不仅温暖了无数人的胃,更成为仁怀老城变迁中最动人的味觉注脚,在烟火气里续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情故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春燕
编辑 程佩佩
二审 杨柳
三审 潘树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仁怀梦容汤圆:日售千个的老城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