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油泼面:碳水王国里的豪放诗篇!
油泼面属于陕西传统面食,其源于明代,由周代“礼面”、秦汉“汤饼”演变而来,清代文献记载其制作工艺已成熟。油泼面的核心工艺为热油泼浇辣椒面、花椒等调料激发香气,形成鲜香麻辣风味,是陕西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电视剧《白鹿原》中反复出现的油泼面,成为饥荒年代“奢侈满足感”的象征,也映射出了西北的饮食文化。每一次看到电视里出现的油泼面,总是让人垂涎三尺,真想马上就来一碗!
油泼面经常用的面条包括扯面、拉条子等。扯面的面条要求筋道有弹性,制作关键在于和面、醒面与扯面手法,面团需充分揉制并刷油醒发,以确保延展性。开始扯面的时候,将面团擀成牛舌状,双手捏住两端摔打拉伸至肩宽,薄厚均匀。陕西人形容其“一米长、五厘米宽”,这充分展现了黄土地的豪迈气魄。
扯好的宽面条放入沸水中,再下入一些青菜和豆芽就好。
面熟以后,将面和青菜、豆芽一同捞进碗里,再配以辣椒面、葱花、蒜末、香醋等调料,用滚烫的菜油浇泼以激发出香气,而且还形成了“满碗红光”的视觉与味觉冲击。尤其是,当热油“滋滋”一声泼下去之后,那股子香气,一下子就飘进空气中了。当人肚子饿了的时候,一闻到这个味儿,简直是口水在嘴里直打转。
泼好油的扯面,赶紧用筷子搅拌均匀,这时候那个酸辣鲜香的味道就更加直接的飘进人的鼻子里,夹起一筷子面条,那面条上到处都裹满了油汁和调料的味道,而且面条吃起来特别的光滑筋韧,嘴里吸溜着这样香的面条,真的是太过瘾了。
把扯面换成拉条子,不一样的面条形状,一样的调料,同样用油来泼,油泼拉条子吃到嘴里,相同的味道,不同的口感,但是都一样的好吃。
油泼面里还可以加入西红柿鸡蛋酱,用土豆丁、胡萝卜丁、豆角丁做成的素臊子,炸酱,肉块等,这些料再加上油泼的香,让一碗油泼面一下子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起来更是过瘾啊!
在陕西,这种在油泼面里加入各种不同肉和菜的面,被称为二合一或者三合一等,面想加什么就加什么,搅拌好的三合一油泼面,在视觉上,看上去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陕西油泼面就像是碳水王国里的豪放诗篇,泼的是油,激荡起的是三秦大地上的烟火与匠心。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