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1 16:49

前三季度四川经济:运行平稳 ,具有“稳、新、好”3大特点

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22.2亿元,同比增长5.5%——
10月21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四川经济运行数据并解读经济形势: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提质,实现了“稳”的基础持续巩固、“新”的动能加速积聚、“好”的因素不断累积。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回升
前三季度实现GDP 49322.2亿元
“稳”的基础持续巩固,表现在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生产供给支撑有力、市场需求稳步扩大、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四个方面。
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回升,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延续7%以上的平稳增长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生产供给支撑有力。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41个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发展带动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13.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互联网经济、商务会展活动等带动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
市场需求稳步扩大。投资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3.1%、6.9%。消费市场稳中有升,限额以上18类商品中有14类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4.5%、9.1%。外贸市场韧性增强,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集成电路、电脑及零部件等外贸优势持续巩固,“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较好。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新”的动能加速积聚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
“新”的动能加速积聚,表现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新型消费潜能加快释放。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1.6%、20.2%,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其中,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5%、11.4%,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7倍、5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水力发电占全省发电量比重达75%左右,太阳能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均表明清洁能源大省地位巩固。
新型消费潜能加快释放。四川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世运会为契机发展“票根经济”,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充分激发消费潜能。文体旅消费较快增长,1—8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线上消费保持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7.7%、26.3%。
“好”的因素不断累积
“两新”“两重”政策效能加速释放
“好”的因素不断累积,表现在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活力持续增强、经济循环持续畅通。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两新”“两重”政策效能加速释放,相关需求及生产领域恢复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全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9%、8.7%;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4.3%、11.3%、8.0%。“两新”政策带动相关生产扩张,发电机组、工业锅炉、智能电视、液晶显示屏等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四川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助企服务力度,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稳定。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7%,增速较1—7月加快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持续增强,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2.0%,较1—8月加快0.3个百分点。
经济循环持续畅通。能源保供有力,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4.3%。金融服务支撑有力,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交通网络实现新拓展,九寨沟、平武、北川3县首次通达高速公路,铁路、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保持平稳增长,物流通道效能进一步提升。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唐小未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钟婧玥 审核 杨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前三季度四川经济:运行平稳 ,具有“稳、新、好”3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