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计划选派千余教师支教,“三区”人才工程助力教育均衡
通知!四川拟选派1119名教师最近,教育圈里又有大动作。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最新通知,定了2025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教师专项安排。
今年全国要选派超过1.3万名教师去“三区”,四川这次就有1119人榜上有名。
有人说这只是常规操作,但如果你家里有亲戚或者朋友在学校教书,或者你自己就是老师,多少都会被这消息搅动点心思。
先说说这“三区”到底是啥。
其实是脱贫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称,也就是那些教育资源最紧张、师资缺口最明显的地方。
每年国家都会组织一拨教师去支教,说白了就是优质老师帮着补短板,让那里的孩子们也能遇上好老师。
这次通知特别提到,选派的老师大部分来自各省内部调配,就是说成都这样的省会城市,还有那些教育基础比较好的中心城市、非受援县,得往省里更弱的地方送老师。
具体数字上,明年的支教计划全国一共派出13606名教师。
初中组有5847人,小学更多,达到了7547人,幼儿园也有212个名额。
四川这回分到1119个指标。
很多基层县的校长已经开始盘算要怎么抢到好老师了。
身边有朋友在川西山区做校长,每年都盼着有新的支教老师加入,毕竟一个新面孔,能给学校带来不少新。
说到老师选拔,门槛还不低。
通知要求,原则上得是中级以上职称的骨干老师,幼儿园老师可以稍微放宽,有管理经验的也可以。
支教一般是一年,要求全职服务,鼓励留下或者多待几年。
如果你只是刚走进校园、还在试用期,或者只是去短期讲课,这次都不算。
大学生实习支教和特岗教师也不在名单里。
有些地方过去把这一类人算进去,结果支教效果打了折扣,这次国家直接卡死了选派标准,也算是为受援县的孩子们负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保障也跟上了。
支教老师人事关系原单位保留,工资奖金不降,还按月发放补贴和差旅费。
支教经历算作城镇教师下乡的工作经历,回头要评职称、考核什么的都能用得上。
经费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合力,每个支教老师一年2万元经费拨付,资金有保障。
这一点真的很关键,不然大家都知道,下乡支教压力大、条件苦,如果待遇跟不上,很难有人积极报名。
有人可能觉得,“三区”人才计划无非是国家给边远地区凑师资,没啥新鲜。
但其实很多人忘了,四川这类省份,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些县城学校,老师一人当三科,有的甚至还得自带家属帮忙做饭。
前几年有支教老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服务,亲眼见过孩子们对新老师的期待,连课余时间都缠着老师问问题。
那种求知的眼神,真是让人心里一热。
每年支教老师走一批,留下的都是乡镇教育的火苗。
当然,这政策也不是没有争议。
有基层老师担心自己岗位被顶替,甚至有人吐槽,为什么每次选派都是好的骨干老师走,原学校压力就大了。
还有家长担心老师支教回来没心思上课了。
这些讨论其实是对政策细节的关注,也是希望制度能变得更完善。
其实这些声音也逼着政策不断调整,像今年明确规定支教回来后还能回原单位,就是给老师吃了颗定心丸。
教育公平不是一句口号,落实到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有意义。
四川这1119名老师的选派,背后是成千上万孩子希望有更好的课堂、更多元的知识。
其实不仅是四川,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师资流动,尤其是像贵州、云南、西藏这些区域,支教队伍每年都在壮大。
“三区”人才计划能不能真正改变乡村教育生态,还是要看能不能选到真正愿意扎根、愿意带动新的老师。
最后一句话送给每个正在考虑报名的老师:支教确实辛苦,但每一份付出都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也给自己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成长。
不管你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这事关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不妨把这个消息转发给身边的人,或许下一个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