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鸡!道口烧鸡300年传承配方+做法,在家复刻老味道!
道口烧鸡是河南省安阳市的特色传统名菜之一,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发源地道口镇,河南豫菜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特产。这是导读,下面是正文。先讲个小故事,道口烧鸡的由来藏着一段 “意外改良” 的趣闻。说清朝顺治年间,滑县道口镇有个叫张炳的小贩,靠卖卤鸡谋生,可生意平平。一日,他偶遇曾在宫廷做过御厨的老友,老友见他卤鸡味道普通,便透露了宫廷卤制秘方“八料加老汤”,还叮嘱他“要想鸡香,八料加老汤;老汤留百年,滋味代代强”。
张炳依方改良,用砂仁、豆蔻等八味香料配老汤卤煮,鸡的味道瞬间惊艳。可他仍不满足,一次煮制时不慎将鸡掉入热油中,本想丢弃,却发现炸过的鸡外皮金黄酥脆,再入老汤卤煮,肉更嫩、味更浓。这 “先炸后卤” 的意外之举,成了道口烧鸡的标志性工艺。
到了乾隆年间,道口烧鸡已声名远播。相传乾隆下江南途经道口,品尝后赞不绝口,御笔题 “天下第一鸡”,从此道口烧鸡成为贡品。后来张家后人张和礼进一步优化配方,让技艺更成熟。三百多年来,这 “意外诞生” 的美味,从街头小贩的摊位,一步步走进了中华美食的殿堂,成了滑县的文化名片。
现在河南滑县道口烧鸡就凭这“八料加老汤”的秘制工艺,火了300多年,今天小编就把详细配方和步骤整理好,分享给您:学会可以在家做出口感酥烂、香味浓郁的烧鸡~
核心配方(按1000克鸡计算)香料包:砂仁 15 克、豆蔻 15 克、丁香 10 克、草果 30 克、肉桂 90 克、陈皮 30 克、白芷 90 克、良姜 90 克(8 种香料缺一不可,磨成粗粉后用纱布包好)
基础调料:食盐 2-3 千克、蜂蜜水(蜂蜜:水 = 4:6,用于上色)
关键原料:1-1.5千克的嫩鸡(选鲜活鸡,肉质更嫩)、老汤(循环使用越陈越香,没有的话可用高汤 + 香料提前熬制)
详细制作步骤预处理鸡:将鸡宰杀干净,去除内脏和杂毛,然后整形 —— 把鸡的翅膀和腿撑开,做成元宝形状,这样既美观又方便入味。
上色炸制:用刷子把调好的蜂蜜水均匀地刷在鸡的表面,确保每一处都刷到。接着起锅烧油,油温烧至 150-160℃时,把鸡放入油锅中炸,炸到表面金黄酥脆后捞出,控油备用。
卤煮入味(关键步骤):准备一口大铁锅,把炸好的鸡按大小分层码入锅中,小的放下面,大的放上面,这样受热更均匀。然后放入香料包,倒入老汤和调好的盐水(按配方比例调配),确保老汤能完全浸没鸡肉。如果汤不够,可加适量清水补充。最后用竹箅子压住鸡肉,防止煮的时候浮起来。
焖煮收汁:大火将锅烧开后,转文火慢慢焖煮 3-5 小时。具体时间根据鸡的大小调整,小一点的鸡煮 3 小时左右,大一点的煮 5 小时。煮到鸡肉能用筷子轻松戳透,骨肉分离的状态就可以了。
出锅装盘:关火后先别着急捞鸡,让鸡在汤里再泡 10-20 分钟,更入味。然后小心地把鸡捞出来,装盘即可享用。
这样做出来的道口烧鸡,色泽鲜亮诱人,吃起来肉烂味浓,肥而不腻,每一口都满是300年传承的香味!喜欢的朋友赶紧收藏,试着做给家人吃~
最后给您分享5个不为人知的道口烧鸡冷知识:
1.“过油” 温度有讲究:道口烧鸡炸制时,油温必须精准控制在 150-160℃。若温度过低,鸡皮易吸油变腻;温度过高则外皮易焦糊。老匠人凭 “油面微冒青烟、筷子放入周围冒泡” 的经验判断油温,这手 “火候功夫” 需 3 年以上才能熟练掌握。
2.曾助商人打通南北商路:清末民初,道口镇因运河成为商贸重镇,道口烧鸡凭借耐储存、味鲜美的特点,成了南北商人的 “行路必备”。据说晋商往返河南与山西时,常会批量购买烧鸡,既当干粮又能作为礼品馈赠,间接推动了两地商贸往来。
3.曾是皇家贡品:乾隆下江南途经道口,被烧鸡香气吸引,品尝后赞不绝口,御笔亲题 “天下第一鸡”,从此道口烧鸡成为贡品,身价倍增,声名远扬。
4.独特造型寓意好:道口烧鸡造型讲究,鸡体剖开后,用高粱杆撑开,形成两头尖尖的半圆形,状如元宝。不仅美观,还寓意吉祥,为菜品添文化内涵 。
5.老汤越陈越香:制作道口烧鸡的老汤是关键,每煮一锅鸡都要加入上一锅老汤,长期沿袭,老汤中融入多种香料与鸡肉精华,年份越久,味道越醇厚,做出的烧鸡也越美味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