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13:39

排队买的10大“网红小吃”,如今全消失?吃过3种算你冤种!

当年为网红小吃排队两小时、花几十块“打卡”的日子,现在想起来是不是满脑子问号?

那些曾刷爆朋友圈的“顶流小吃”,如今多半连影子都找不着了。

今天就盘点10种几乎消失的网红小吃,看看你踩过几个坑,吃过一半以上真的得算“大冤种”!


1. 脏脏包——“糊一脸”的新鲜感骗局

2018年前后,脏脏包绝对是烘焙界的“顶流”。巧克力酥皮裹着巧克力酱,撒上一层可可粉,咬一口满脸满身都沾着粉,拍照发圈特“洋气”。


当时各大蛋糕店都限量供应,排队两小时买一个是常态,单个卖到20多块也有人抢。

可新鲜劲一过就露馅了:本质就是加了巧克力的酥皮面包,甜得发齁还腻嗓子,吃完擦脸擦手得折腾半天。


更尴尬的是,后来满大街都是仿品,有的用代可可脂,吃着又苦又腻,没多久就从货架上彻底消失了。现在回头看,还不如三块钱的巧克力面包实在。


2. 答案奶茶——靠“玄学”割韭菜的智商税

答案奶茶当年的噱头绝了:买之前写下问题,揭开杯盖就能看到“答案”,号称“一杯能占卜的奶茶”。


不管问“明天会发财吗”还是“考试能过吗”,答案不是“加油努力”就是“明天会更好”,全是没营养的片儿汤话。

一杯卖25块,比普通奶茶贵一倍,味道却寡淡得很,茶底涩、奶味稀。

等大家发现“占卜”全是套路,不过是提前印好的小纸条,新鲜感瞬间清零。


不到半年,曾经排长队的门店就陆续关门,现在连商标都快没人记得了。


3. 泡面小食堂——30块一碗的“精致泡面”坑


泡面小食堂刚火时,简直是网红打卡圣地:ins风装修,泡面用小砂锅煮,搭配几片青菜、一颗溏心蛋,再摆上精致餐具,发朋友圈氛围感拉满。但谁吃谁知道,这不就是“包装过的泡面”吗?


普通的康师傅、辛拉面,换个锅煮就卖30-40块,加份午餐肉还得加钱。吃第一回图新鲜,第二回就发现:还不如自己在家煮,加俩鸡蛋、一把青菜,成本才5块钱,味道还更合胃口。



不到一年,全国的泡面小食堂就倒闭了大半,只剩零星几家在硬撑。


4. 脆皮五花肉——咬两口就腻的“油光炸弹”


主播们带货时啃得满嘴油光,直呼“香到跺脚”,让脆皮五花肉成了夜市爆款。

刚烤好的五花肉外皮酥脆,一刀切下去“滋滋”冒油,看着确实诱人,一根卖30多块也有人抢。



可实际吃起来完全是另一回事:肥油多到腻嗓子,咬两口就觉得烧心,瘦肉部分又干又柴,蘸再多辣椒粉也盖不住腥味。很多人买回家吃半根就扔了,直呼“浪费钱”。

更关键的是,这玩意热量高得吓人,健康意识上来后,没人愿意为了一时口腹之欲买单,很快就从夜市消失了。



5. 竹筒奶茶——“国潮噱头”下的卫生雷区

竹筒奶茶借着“国潮”风爆火,奶茶装在竹筒里,顶部撒上奶油、坚果碎,拍照特别出片,一杯卖28-38块。


但火了没多久就被扒出大问题:竹筒根本不是一次性的,很多商家回收后简单冲一下就再用,内壁发霉、细菌超标的新闻层出不穷。

抛开卫生问题,味道也很普通:奶茶就是现成的粉冲的,竹筒本身也没带来特殊香味,喝着还不如10块钱的珍珠奶茶。


被曝光后,消费者瞬间避雷,现在除了个别景区还在卖,街上基本见不到了。



6. 冒烟冰淇淋——能冻伤舌头的“猎奇玩具”

冒烟冰淇淋刚出现时,靠“吃一口冒白烟”的特效圈粉无数,尤其受小孩喜欢。商家说用液氮做的,“天然无添加”,一份卖20块,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打卡。


但这玩意藏着大隐患:液氮温度极低,要是制作时没处理好,很容易冻伤口腔和舌头,当时新闻里常能看到“吃冒烟冰淇淋被冻伤”的案例。而且味道寡淡,就是普通的冰淇淋加了点“烟雾特效”,新鲜感一过,加上安全隐患,很快就没人敢买了。




7. 星空棒棒糖——6块钱一根的“颜值废物”

星空棒棒糖当年是“送礼神器”:透明的糖球里嵌着星座、星系图案,晶莹剔透,颜值爆表,一根卖6块钱,学生党们争相购买。




可拆开包装尝一口就失望了:味道跟普通硬糖没区别,甜得发齁,还粘牙,所谓的“星空图案”其实是可食用纸,一点技术含量没有。

买回去大多是摆着看,等新鲜感过了,自然就没人买了,现在只能在小卖部的角落找到踪迹。



8. 热奶宝——“冰淇淋平替”的季节限定骗局

热奶宝号称“冬天的冰淇淋”,用蛋筒装着糯米,抹上奶油,再撒上奥利奥碎、花生碎,10块钱一个,刚出时在夜市很火。


但它的缺点太明显:糯米凉了就硬邦邦的,奶油化得快,拿在手里黏糊糊的,吃起来甜腻又噎人。更关键的是,它完全是“季节噱头”,冬天过了就没人想吃了,而且味道太普通,比不过冰淇淋也比不过糯米糍,火了一个冬天就销声匿迹了。



9. 空气年糕——“膨胀起来的寡淡”

空气年糕打着“外酥里嫩、一口一个”的旗号走红,把年糕炸得蓬松,像“空气”一样,再撒上孜然、辣椒粉,一份卖15块。


可吃起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外皮确实脆,但里面没味道,像在啃炸过的泡沫,蘸再多调料也只有表面有味道。而且一份没几个,几口就吃完了,性价比极低。

很多人尝过一次就吐槽“上当了”,没多久夜市的空气年糕摊就全撤了。




10. 掉渣饼——加盟泛滥的“昙花一现”

掉渣饼算是早期网红小吃的“前辈”,刚火时号称“中国版披萨”,外酥里软,夹着肉末和葱花,一块卖5块钱,街头巷尾全是加盟店。



但火了没多久就凉了:加盟门槛太低,随便教几天就开店,导致品质参差不齐,有的饼又干又硬,肉末还发腥。而且口味单一,吃多了就腻,加上后来竞品越来越多,加盟店一家接一家倒闭,现在只有少数老店还在卖,早已没了当年的热度。




回头看这些消失的网红小吃,几乎都是一个套路:靠噱头、颜值或营销爆火,却没拿得出手的口味,有的甚至藏着卫生隐患。当年为它们排队、花钱的人,现在多半会自嘲一句“当了回冤种”。

其实吃货们要的很简单:好吃、实在就行。那些能长久留下来的美食,比如老包子铺、街头麻辣烫,哪一个不是靠味道说话?

下次再遇到排长队的“网红新品”,不妨先等等——毕竟,流量会骗人,但舌头不会。

你吃过这10种网红小吃吗?最踩坑的是哪一个?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冤种经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排队买的10大“网红小吃”,如今全消失?吃过3种算你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