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00:57

夏天热销十几万份!关岭药企用一味酸梅汤“熬”出新天地

在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有这样一家中药材企业,今年3月决定向饮品市场进军,4月底其研发的酸梅汤上市,仅一个夏天就大卖十几万份,成为当地爆款产品。这家企业,就是位于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同心社区的贵源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源本草”)。
9月17日,记者走进该公司2号生产车间,一阵清甜气息扑面而来。10余名工人在自动生产线前有序作业,配料、称重、质检、封口、装袋一气呵成,一箱箱产品逐渐成形。

“有点意外吧?我们的酸梅汤不是汤,而是一款药食同源的中草药饮品包。”该公司副总经理、厂长陈静拿起一箱产品,向记者展示了其特别之处。
拆开精美的外包装,映入眼帘的并非即饮的液体,而是一袋袋独立分装的原料包。陈静随手拿起一包向记者展示:“你看,畅销的秘诀就在于这包里的八味中草药——乌梅、乌枣、山楂、陈皮等都是严格按照科学比例配置的,口感、功效俱佳,用开水煮一下就能饮用。”
除了酸梅汤,该公司开发的九蒸九晒黄精茶也深受市场欢迎。

虽然如今在新赛道上进展顺利,但回望过去,贵源本草只是一个从事中药材初加工的小微企业。2022年,该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关岭,面临的是没有厂房、设备不足的窘境。困难时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定点帮扶1号车间租借给该公司,解决了企业生产场地问题。
“机器一转,订单就来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陈静回忆,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拓展,该公司订单量猛增,每天可产10吨鲜货,3吨干品。为确保供货,该公司面向全省大量收购品相好的道地药材。
如今,1号生产车间仍然承担着中药材初加工的重任。走进该车间,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近30名工人双手飞舞,快速分拣着车前草等药材,另一侧,20多吨杜仲及6.6吨黄柏成品整齐堆叠,即将发往北京、广州等地。
不过,随着产能接近饱和,该公司管理层认识到:单靠初加工,产值将很难再有提升,企业发展也难有突破。
此时该公司注意到,随着健康消费浪潮兴起,“药食同源”理念深入人心。“很多药企都在尝试创新之路,突破传统产业模式,向相近领域进军。”陈静介绍,经过详细考察,该公司决定做一款健康食品试水市场。

但同样的问题又来了:没有场地,没有设备,没有经验,也没有销售渠道。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再次伸出援助之手。2024年,该集团投入20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贵源本草改建了2号生产车间,并购置电磁炒药机等设备,启动药食同源生产线建设。
2025年初,“硬件”有了,软件也要同步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招聘广告发出后,一批“金凤凰”相中了这棵“梧桐树”。
“我学的是中药制药专业,看到公司的条件和规划,感觉特别‘对口’。”何艳丽于三个多月前加入该公司,如今已成为药食同源产品研发负责人。她利用专业知识,改进了多款产品的配比,让品质进一步提升。

产品上市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职工们通过集团线上销售平台,最先领略到了“新滋味”,随后成了这款产品的“代言人”。口碑在提升,销售渠道自动拓展,需求量迎来快速增长。
“直到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发货。”何艳利介绍,中草药酸梅汤不仅适合夏天冷饮,也可以秋天、冬天热饮,可以做到全年销售。
“老本行”稳定发挥,新产品闯出局面,贵源本草的产值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据陈静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值已超过2000万元,而今年两条赛道同时发力,全年产值目标预计达到4000万元以上。

“药食同源板块的启动,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体系,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下一步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我们不仅要卖原料,更要让贵州道地药材‘开口说话’。”陈静说。
一味酸梅汤,正悄悄熬出山区企业开拓进取的勇气与希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编辑 周强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天热销十几万份!关岭药企用一味酸梅汤“熬”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