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20:09

西贝降价、“西贝请吃饭”,能够完成自救吗?

9月29日晚,有网友爆料10月1日西贝全国门店对菜品进行大幅调价。这轮调价力度罕见,幅度达20%至40%。此外爆料网友表示,由于通知来得突然,新菜牌赶不及印刷。全国的门店工作人员都在忙,往旧菜牌上贴新价签。
10月1日,通过西贝官方小程序查询发现,部分菜品价格已完成调改。
对此,有网友表示“利润这么大”“还是贵”,也有网友建议“菜牌写明中央厨房出品还是门店新鲜食材现炒”。
9月24日,西贝推出“西贝请吃饭”活动,面向到店就餐客户发放100元堂食无门槛代金券。对此,西贝一店员回应,“10月8日前领券,10月31日前使用。”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用代金券后的价格。一位网友发文称,“西贝现在到店任意消费就送100元无门槛可累加代金券。我们四个人到店买了个大花卷、肉夹馍*2、枣糕,然后四个人用四个微信扫码领取了4张100块。第二天到店消费了417元,抵用消费券实际支付17元。”(环球网10月1日报道)

应该说,西贝的这一番自救,开始回到了正确轨道。
与其嘴硬,与其互怼,不如回归实惠本身。
我们之前的文章就反复讲过,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包容度、接受度,现在其实是很高的,只有两个禁区,一个是校园餐不能容忍预制菜,第二个就是中央厨房出品,包括预制菜以及预加工菜,都不要侮辱大家的智商,需要明示出来。
从食品安全风险的角度,预制菜、预加工菜并不高于现场制作。很多人追捧锅气,但又不愿留足等候时间,也不愿意支付高价,而且锅气不代表着干净卫生。
西贝在遭遇这一轮危机后,与罗永浩的互怼,以及因此主动开放门店厨房,都可谓公关上的巨大昏招。而企业领导者一些带有个人怨愤的互怼话语,更是给企业品牌带来了有害影响。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西贝后续的公关宣传,讲述了很多经不起求证、也违背基本事实逻辑的故事,充斥着过时的价值观念,反而招致群嘲。
西贝这次遇到的企业危机,在当代商业环境中非常典型,归根结底还是企业业务调整过程中过度追求财务利润,因而背离了一贯的业务承诺,也就是其宣称的实惠、美味、“吃好饭”。
与其去抠字眼辩论广泛提供预加工菜的做法,是否属于预制菜,倒不如真正关切消费者的痛点。
即便是抨击西贝的罗永浩,以及其他很多人,都不否认西贝的用餐环境、卫生标准。西贝餐品的安全性、卫生水准也广受肯定。
既然如此,一定程度上地调整菜单,在部分降价的同时,改为现场制作加工食物,只要能够不降低卫生标准,那么西贝只需要做得不亚于同行企业,就仍不至于失去市场。说实话,现在采用预制菜、预加工菜的连锁品牌餐饮企业,包括定价与西贝同一档次,甚至高于西贝的,也不在少数。
“西贝请吃饭”活动更可谓神来之笔。这个活动以企业空前的让利,为门店重新集聚人气。尽管当前肯定有很多消费者就是奔着薅优惠券的羊毛去的,但人气的恢复将有助于现实口碑的修复,重新培养口碑。
事实上,遭遇形象危机的餐饮企业、食品企业,最怕的就是因为危机曝出,哪怕保留了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也担心袒露这种购买行为,而招致社会评价的降低。“西贝请吃饭”活动赢得了高频的消费者互动,让那些想要薅到羊毛的消费者,至少光顾西贝门店两次,这就消除了无人问津尴尬,让去西贝吃饭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不再觉得尴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贝降价、“西贝请吃饭”,能够完成自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