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21:39

杨青显||一碗面一生缘



一碗面一生缘
自幼生活在农村,便对面食有了难解的情缘。一天里若不踏踏实实吃碗面,总觉得胃不得劲,日子似乎也缺了几分圆满。
最难忘是母亲的手擀面。案板“咚咚”响着,面粉在她手里揉成光滑的面团,再卷到擀面杖上用力反复地滚压成薄片。然后折叠成沓,刀刃起落处,面条整齐排列,抖落在沸水里打个旋儿,便染上了家的味道。夏天最爱吃冷面条,在过了井凉水的面条上,浇勺新捣的蒜泥、泼点自酿的柿子醋,拌把碧绿的苋菜,撒上金黄的鸡蛋丝,坐在门口槐树下的大石头上吃上一碗,暑气便消了大半。冬日里的糊涂面和下糁擀面最暖人,粥汤和面条熬得粘糊糊的,配上萝卜、黄豆、红薯叶和梗,连吃带喝地一碗下肚,鼻尖沁出细汗,连脚趾头都暖和起来。
母亲总说:“面胎要和得硬些,吃着才有嚼劲。”她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案板上撒着的玉米面,铁锅里腾起的白雾,通红的灶火,都成了刻在记忆里的画面。我们兄弟姊妹几个捧着碗,在院子里比谁吃得快,汤喝得响,母亲看着便笑,眼睛里堆满了慈祥。
刚进洛宁城,第一次去京宁北路尽头的县社餐厅里吃饭,五角钱一碗烩面、两角钱两个小笼包子,简直是绝配。后来城西的中原烩面,更是刻进味蕾的乡愁。牛骨和牛肉在大锅里咕嘟咕嘟熬上半夜,把汤舀在小灶上的炒锅里,戴着白帽壳的师傅三两下把扯好的烩面扔进翻滚的汤锅里,面条子在里边煮得软和滑溜。依次放入海带、粉丝、菠菜、葱花、香菜和牛肉片子,连汤带面倒进一个大海碗——红、白、黄、绿、褐交织成人间烟火的五彩光谱。坐在面馆里的木凳上吃上一碗,那叫一个舒服。


在县城,面馆到处都是,老闪烩面、马记扯面、憨憨刘面叶,羊肉熬面、牛肉拉面、砂锅面、糊卜面、牛筋面、油泼面、疙瘩面、糊涂面、裤带面、卤面、炒面、捞面,面面俱到,百吃不厌。
退休后,隔三差五便要去洛阳小住。这座洛水之滨的十三朝古都,既有“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厚重,也有“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的灵动。只是住得时间短,不便做饭,与妻一起寻一碗合心合胃的面,便成了首要选项。
初来乍到,在小区南面瀛州路与洛宜路交叉口,寻到一家羊肉面馆。清水煮烩面,捞进盛着高汤的大瓷碗,面虽稍硬,却越嚼越有麦香味。碗里的粉条吸饱了汤汁,豆腐皮软嫩入味,几片羊肉铺在面上,撒把葱花,淋勺辣椒油——红的辣、绿的鲜、白的汤、黄的面,边吃边看店门外车水马龙间行人步履匆匆,自己却在这一碗面里寻得片刻安静。只是后来,碗里的粉条、豆腐皮渐渐没了踪影,羊肉也少了几片,汤头没了往昔的醇厚,食客越来越少,我们也就断了念想。
在洛宜路与龙祥街两侧,我们像探宝般穿梭寻觅:烩面、豆削面、炸酱面、油泼面、扯面、热干面、担担面,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脾性。烩面大气,宽宽的面条在汤里舒展,如洛阳古城的胸怀;刀削面精巧,削出的面叶儿像柳叶般俏皮,更如洛阳文化的细腻;炸酱面浓郁,油泼面热烈,扯面柔韧。可不知为何,这些面总像过客,在舌尖上稍作停留,却留不下太深的印记。
直到那天,在小区东南角遇见新开的信阳烩面馆。店面干净得能照见人影,新桌新凳泛着温润的光。我和妻子各要了一碗烩面,隔玻璃看师傅在厨房忙碌:羊肉汤在锅里翻滚,抓一把晶莹的粉丝、几块方正的羊肉、两个圆滚滚的鹌鹑蛋,待面煮好,连汤带面倒进碗里,撒把香菜,淋几滴香油,那香味儿便勾着人直咽口水。挑起一筷子面,汤头醇厚却不油腻,羊肉香而不膻,鹌鹑蛋在汤里晃悠。一碗面下肚,妻子笑着说:“这下算是找着家了。”
谁知两个月后又去,店面却已关闭,玻璃门上赫然贴着“转让”的纸条,让人好不怅然。
今年初春再去洛阳,在龙祥街口东的洛宜路北侧,寻见了“张老三饸饹面”。走进店里,一声“吃啥嘞”带着热辣辣的山西风味。要了大碗饸饹面,看师傅从压面机里压出强筋小麦粉圆滚滚的面条,在沸水里打几个滚儿,捞进碗里,添上一大勺薄薄的牛肉片子,一大勺白绿相间的葱花,半勺红彤彤的辣椒油,最后舀一瓢翻滚的牛肉汤浇上去,顿时香气四溢。面条筋道软弹,牛肉酥烂入味,汤头香辣过瘾,量大味又足。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这碗面,总算又接上了我们在洛阳的烟火气。
前几日再去,饸饹面的招牌仍在,却由张老三换成了谢老二。心里一惊,忙进店点面,待面端上桌,见那面条依旧圆乎乎、亮闪闪,牛肉还是那么大量,葱花依旧鲜嫩,辣椒油还是那般红得喜人。尝一口,汤还是那个汤,味还是那个味,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原来有些味道,早已刻进了记忆里,不管招牌怎么换,那根植于舌尖的滋味,始终都在。
一碗面,吃的是食材的讲究,品的是人情的冷暖。每一碗面里,都盛着厨师的用心,飘着洛阳古城的风韵。面汤里浮沉着的,不只是面条、配菜,更是异乡人在这座城里寻到的归属感。
在洛阳,陆续进入我的面食信息预存的还有游记烩面、西山烩面、小街浆面条、梁记麻辣烫……
如今再去洛阳,脚步总会不自觉地往那几家面馆走。看着师傅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听着食客们吸溜面条的声响,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面香,便觉得这城市不再陌生,已悄然融入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啊,谢谢你用一碗碗面,温柔了我的时光,安顿了我的乡愁。有你,真好。



作者简介:杨青显,洛宁县退休干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出版有文集《竹风》,长篇小说《柳疙瘩逸事》在《建安风》文字平台连载。作品散见于《牡丹》《老人春秋》《夕阳灿烂》《洛阳日报》《河南粮食报》《中国老年体育报》等报刊杂志。在各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散文30余万字。
#爆料#​#洛阳十二时辰#​#洛阳身边儿事#​#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头条创作挑战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青显||一碗面一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