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10:58

难忘老武城电影院门前的老豆腐

1987年9月,我到武城一中上就读,此后三年我的高中生活和武城的老县城——卫运河右岸的老城镇联系在一起。80年代末的冬天,风像带了刀子,刮在脸上生疼。早晨上完早自习后,为了吃得热乎些,同学们也是各显其能。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瞄准了电影院门口的一个老豆腐摊子——齐家老豆腐,那几年几乎每天早晨都去那里喝一碗放上辣椒油的老豆腐。当一口散发着热气和清香的老豆腐送入口中的时候,那种美滋滋的感觉感至今难以忘怀!

至今难忘当年的情景:每天的早自习铃声刚落,我和几个同学就裹紧棉袄,踩着结了薄冰的路往学校南面的电影院跑,看见老豆腐摊子的时候,真是感觉心花怒放,口水直流。摊主是对中年夫妇,男主人姓齐,总系着件洗得发白的围裙,女主人负责往碗里舀豆腐脑。铁桶里的老豆腐冒着热气,混着芝麻酱、韭菜花和辣椒油的香,在很冷的晨光里能飘出老远。我们几个半大孩子挤在摊前的小马扎上,捧着粗瓷碗吸溜着喝,豆腐嫩得能在嘴里打滑,辣油子辣得鼻尖冒汗,却舍不得停嘴。记得当年一位同学喝完一口老豆腐感叹地说:“太过瘾了,这滋味儿给校长也不干啊!”那时的老豆腐两毛钱一碗,吃完饭我们总抢着付钱,最后往往是AA制,几毛几分地凑,硬币在冻红的手心里攥得温热。
高中三年,我们的早餐至少吃了两年齐家老豆腐,特别是冬天,几乎是每天必到。其实豆腐都差不多,就是卤子的味道分出高低。齐家老豆腐的卤味是至今没有超越的,我用了三十多年证明,直到今天也没有再找到第二家!
电影院的海报换了一茬又一茬,我们的话题从月考成绩聊到隔壁班的女生。有时中午来吃老豆腐,赶上电影散场,会有穿着时髦的大人来买老豆腐,我们就识趣地往边上挪挪,听摊主夫妇笑着打招呼,说“慢走,明天还来”。那蒸腾的热气把每个人的脸都烘得暖暖的,连呼啸的北风都好像柔和了些。
1990年的夏天,我们要高中毕业了。高考前,我们专门又去吃了一次老豆腐。那个早晨心情五味杂陈。老豆腐依旧物美价廉,摊主仍然和蔼可亲,不过是我们要各奔东西了。吃完饭,我们付钱的时候告诉摊主:“毕业了,以后可能不会常来吃了。”男摊主一听,说什么也不要我们的钱了,我们再三推辞才勉强收下。摊主和我们告别说:“希望你们都上大学,到大城市里吃好的,回老家的时候再来我这里品尝老豆腐啊!”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同学们真的天各一方,有的多年都没有见过面。我虽然离老家不远,但是也有很多年没有去老城镇了。今年春天回老家时专门绕路去了一趟老城,学校还在,但是已经不招高中生了。电影院早拆了,原地起了栋新楼。我站在路边来回找,连点当年的影子都没寻到。问街边杂货店的老板,他挠挠头说:“那对卖豆腐脑的?得有二三十年没见了吧,许是搬去县城了,也可能早就不干了。”
我心里在默念,不知道那家姓齐的摊主现在何方,但是他家的老豆腐让我铭记一生,也许是年少第一次吃,也许是食材优质,也可能是服务周到,总之,这些年喝了很多地方的老豆腐,最难忘的还是老武城电影院门口的齐家老豆腐。那个味道永远飘香!
风还是那样刮,只是手里没了热乎的粗瓷碗。这些年吃过不少山珍海味,却总惦记着当年那碗老豆腐的味。后来忽然才明白,难忘的哪是豆腐脑啊,是冬天里的热乎气,是少年时的穷开心,是再也回不去的学生时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难忘老武城电影院门前的老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