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这一生一共错过了3员大将,若得此三人,或可统一天下。
如果以《三国演义》的视角看待蜀汉集团,刘备这一生一共错过了3员大将,此3员大将皆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他们不仅武力值超群,更极善于领兵作战,论军事能力,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倘若刘备能把他们招致麾下,蜀汉的命运或许将会彻底改写,然而遗憾就遗憾在,刘备本有机会将他们纳入蜀汉阵营,却因诸多阴差阳错的缘由,最终与这三位猛将失之交臂。
首先要说的便是太史慈。
擦肩而过的江东猛虎—太史慈提起太史慈,大家总会把他与东吴紧密联系在一起,毕竟在东吴阵营里,他是数一数二的猛将,然而事实上,刘备原本也是有机会将太史慈收入麾下的,两人不仅有过一段交集,还曾并肩作战,共赴沙场。
当时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管亥所围,太史慈与孔融本无交情,但为了报答孔融对母亲的照料之恩,便单枪匹马前去救援。
得知太史慈不顾生死来救,孔融非常高兴,然而贼军兵力众多,纵使太史慈勇力绝伦,也终是孤木难支,于是孔融便想着让太史慈出城突围,以请外援。
而他想到的外援正是远在平原县的刘备,得知太史慈的来意后,刘备惊讶地说:
“孔北海居然知道世间还有我刘备!”
承蒙孔融这么看起自己,刘备便立刻带着关羽张飞跟随太史慈去北海救援。
这里就可以看出刘备的仁义,但凡别人在危难之时找他帮忙,哪怕自己手底下只有几千人,他也是二话不说前去救场。
后来徐州有难,陶谦发出求援之后,刘备也是不顾一切的去救徐州。
那么刘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为了经营名声,刘备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想要在乱世之中立足,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一个好的名声,知道他的人越多,就对他越有利。
所以此次救孔融,刘备肯定是要去的,可管亥望见刘备才这么点人,就没当回事,便恶狠狠地冲出来叫战,太史慈本要出战,被关羽早了一步。
“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数十合之间,关羽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随后,太史慈和张飞一同杀出,像极了一个阵营里的,此时太史慈扮演的其实就是赵云的戏份,与刘关张同仇敌忾,玄德也舞着双股剑驱兵掩杀。
原文道:
“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两下夹攻,大败群贼,降者无数。”
(——见《三国演义》第11回)
总的来说,刘备解北海之围还是比较轻松的,三下五除二就打败了贼军,主要是因为关羽张飞太史慈这三个超一流武将太给力了,他们三个齐刷刷的立马在阵前,莫说是来一个管亥,十个管亥也不够他们三个打的。
战争得胜后,孔融为刘备等人大摆了一桌庆功宴,宴席上,刘备的仗义相助让太史慈很敬佩,太史慈的忠勇也给刘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理说,这本是招揽太史慈的好机会,可能是当时刘备觉得自己实力不够,又或者是觉得在孔融地盘上拉拢太史慈不合适宜,容易喧宾夺主,于是就这么与太史慈错过了,两人在庆功宴上并无过多交流。
宴席结束后,刘备在孔融的请求下,准备起兵再救徐州,在救援之前,他打算先到公孙瓒处借兵。
而太史慈表示自己和扬州刺史刘繇有约,所以他要先去刘繇那边赴约,等日后再回来。
结果这一别,刘备便永远错过了太史慈,后来刘繇与孙策交战,太史慈帮刘繇打孙策,几番交锋下来,两人已有几分互敬之意,最终在孙策的劝说下,太史慈愿意舍身相投,成为了孙氏大将。
加入东吴阵营后,太史慈屡立战功,一举帮助孙策平定了江东,孙权当家后,因荆南的刘磐屡次犯境,孙策便将南方一带交给太史慈镇守,自此刘磐绝迹,不敢再踏入江东半步。
可见太史慈是能独当一面的,他既能为主公攻城拔寨,亦能够守护城池,这样的大将对于刘备来说也是刚需。
要知道在蜀汉后期,经常出现重要城池,或者重要区域没有相应的大将镇守的局面,所以刘备错过太史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要是在救援孔融时,刘备极力拉拢太史慈,关羽张飞拉着太史慈喝一顿酒,那蜀汉在后面可能就是六虎将了,不过太史慈好像并不长命。
在正史中,他只活了41岁,在《三国演义》里,则是死于合肥之战。
刘备错过的第二位猛将是张辽。
失之交臂的一代名将—张辽张辽本是吕布的部将,吕布败亡时,他也差点被曹操砍了,好在刘备关羽站出来为他说话,他才得以转投曹操麾下。
但其实早在吕布势力尚未覆灭之时,刘备就有机会结识并招揽张辽,当时他和吕布还保持着战略合作的关系,一个守徐州,一个守小沛,互为犄角之势,
在这期间,关羽十分欣赏张辽,认为这哥们能处,而张辽也非常敬重关羽的为人,据野史记载,他们俩还是老乡,关羽曾经卖的绿豆就是从张辽那里进的,所以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既然存在这样的一层特殊关系,再加上张辽也早已看不惯吕布的德行,这就可为刘备招揽张辽创造契机。
吕刘联盟破裂后,吕布派张辽去攻打小沛,关羽见张辽兵临城下,不忍以武力抗之,便对张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张辽听完关羽的话,直接不战而退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辽有这种举动几乎就是通敌行为了。
这个时候,如果刘备再派关羽以大义去感召张辽,劝其投身到匡扶汉室的大业之中,也并非毫无可能之事。
然而当时刘备只想着如何和曹操联手破吕,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后来曹操水淹下邳,击败了吕布,张辽作为降将,也就顺理成章的归顺到了曹操帐下,这宣告着刘关张与他的缘分到此为止。
至于张辽加入曹营后的表现就不用多说了,白狼山阵斩踏顿,逍遥津大破孙权的战绩都已经写进了武庙。
而在武力值上,张辽也曾与太史慈大战80回合不分胜负,可以说一个张辽就能封死东吴的武力上限。
最后说刘备错过的第三位猛将是—庞德。
不慎错失的西凉猛将—庞德庞德原本是马超的部下,随马超出生入死多年,对马超也算是忠心。
记得马超与韩遂决裂之后,又遭大批曹军截杀,危急时刻,就是庞德救了马超一命。
原文道:
“超独在阵中冲突,却被暗弩射倒坐下马,马超堕于地上,操军逼合,正在危急,忽西北角上一彪军杀来,乃庞德马岱也,二人救了马超,将军中战马与马超骑了,翻身杀条血路,望西北而走。”——见《三国演义》第59回)
能在最危险的时刻舍命救主,这足以证明庞德也是一个忠勇之士。
马超死里逃生后,便带着庞德马岱投靠了张鲁,之后汉中之战爆发,张鲁给马超两万兵马攻打刘备。
本来庞德和马岱作为马超的左右手,一直都是与马超生死相随,不巧的是此时庞德正卧病在床,不能随马超征战,于是马超只带了马岱前行。
结果有了这一遭,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不久后,马超便投靠了刘备,庞德从而留在了张鲁麾下,后来被曹操收降。
倘若当时庞德没有生病,就跟马超一起归顺刘备了,但就因为这场变故,他阴差阳错地跟了曹操。
不过在这期间,刘备也并非是没有机会招揽庞德,只需让马超暗书一封,派人偷偷送到庞德手里,再使用反间计贿赂杨松,让庞德与张鲁反目成仇,此事便成。
本来庞德与张鲁之间就无过多的情分,他能在张鲁手下效力也是因为马超,所以庞德是非常有可能加入蜀汉集团的。
只可惜马超并不重视庞德,就这么把他给抛弃了,而对于刘备来说,得了马超就心满意足了,他不知道的是,马超手下还有一员猛将。
庞德归顺曹操后,表现十分勇猛,汉中大战时,魏延一箭射中曹操门牙,要不是庞德拼死力战,曹操有可能就成为了魏延的俘虏。
襄樊之战中,庞德抬棺出战,力战关羽百回合,后又一箭射中关羽臂膀,若不是于禁干扰,他几乎就让关羽身败兵裂。
虽然他最终还是被关羽击败,但其宁死不降的气节令人敬佩,同时其结局也让人感到惋惜。
要是刘备能早日得到这样的猛将该多好啊!说不定汉中大战时,魏延那一箭就决定了胜负。
而刘备要是能把张辽和太史慈也收入麾下,那蜀汉的命运就将彻底改写。
大家这里可以试想一下,让此三员猛将一同随关羽守荆州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我觉得关羽可以继续出兵北伐,让庞德作为他的副手,张辽则据守荆州,而太史慈率一路兵马负责游走,若荆州有失,则回防荆州,若关羽有难,则支援关羽。
如此这样安排,绝无荆州之失,樊城也可下,曹操必定迁出许都,以避其锋芒,届时汉中王刘备再发兵出关中,两路夹击中原,此隆中之对将成,汉室也将兴也!
可惜演义终究是演义,不能当作历史看,而历史也没有如果,总是充满了遗憾和巧合。
总的来说,刘备错过这三员大将,也不是单方面的因素,是多方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既有局势的复杂多变,也有信息沟通的不及时等原因,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在乱世之中,人才的争夺总是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这其实也正常。
页:
[1]